美文网首页
真理与对话-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杂感

真理与对话-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杂感

作者: 担当者小白杨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03:53 被阅读0次

文/杨美琴

前言: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帕克.怕默尔

真理与对话-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杂感

在封闭的机舱里,舍不得睡觉。回到厦门的家中,已是凌晨十二点多。非常珍惜这样静静的,没有人,没有事打扰的时光,喜欢这种被带到云端的感觉。翻出了这几天的学习笔记,想要咀嚼咀嚼,现场的信息量太大,很考验信息的提取能力。

真理与对话-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杂感

伍松老师说教育即对话,所以他很倡导有效的对话。在第一天的颁奖典礼上,他也用对话的形式,访谈了几位获奖的代表老师。时间不长,越是精炼,越考验对话者的思维。算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对话的头吧。第二天,周益民老师和孩子们的聊书沙龙,也特别的出彩。孩子们的状态很好,益民老师的设计让孩子们有话说,形成了充分的对话。不得不说,这些孩子的精彩,也成就了双方的精彩,而这些孩子无疑是有些大量阅读的基础,所以能充分对话起来。对话也要求老师首先要好好说话。

真理与对话-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杂感

在去南京的飞机上,刚好看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非常激动。看到这样的段落 “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 “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那么教师的精彩表演是浅薄的,学生的小手如林是肤浅的,教育与教学的真谛,将没有被师生在课堂上把握,课堂用表面化的热烈,替代了紧张的脑力劳动-而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正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之所在”。

因此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而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真理与对话-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杂感

论坛现场听了几节非常精彩的课,刚好呼应了老干所说的理想课堂。如蒋军晶老师的研讨课《送别》组诗。在说课和互动环节,蒋老师坦言在亲近母语这样两千人的场合上这样的课,他说他很紧张,尽管他上过不少千课万人的大场,但是他依然觉得紧张的原因是他能感觉到这个会场的每个角落里可能都坐着有思考力的参会者。

蒋老师的课,选择了一组的送别诗,作为铺垫,为最后学生们理解李叔同的《送别》,搭了梯子,连比较难理解和抽象的“意象”,学生们也能理解了。蒋老师说古诗词,如果学生只能是背背,就太可惜了。他倡导在古诗的教学中,带着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就像叶嘉莹老先生所说的中国古典诗词所蕴含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别人去发现真理”,蒋老师的课,有这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的功力,并且师生的生命活力都得到了发挥和彰显。

真理与对话-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杂感

这次论坛的设计,既宏观又微观,钱致榕老先生的演讲《从大历史看今天的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宏大的视野,对当下教育的思考,领略到真正知识分子的风范及其对历史深处的忧虑。

真理与对话-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杂感

还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议题,如中文的分级阅读,徐冬梅老师说是一个国际难题(因为汉语的独特性),细化如中文分级阅读的标准如何建立;另外还有,如何建立更科学的儿童阅读测评体系;很多的领域都是无人区,不能再等待,需要一点一点地去探索,需要有人去做这些更基础的事情,基础的研究。就像华为的基础科研一样。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如何走向更深入的阅读。阅读中蕴藏着神奇的力量,阅读是建构意义的重要方式。最终通过阅读,指向的是人的全面成长,通过自由发展的教育,培养完整而幸福的人。

在几天的学习中,很喜欢看公益伙伴阿简的朋友圈中对于论坛的评点,每个观点都独到而犀利,具有批判性,让我们更多元、多角度地理解,不得不感叹高手在民间。

真理与对话-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杂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理与对话-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qy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