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写给孩子的论语课》第26讲

读《写给孩子的论语课》第26讲

作者: 唯安格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20:07 被阅读0次

以直报怨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出处】《论语·宪问》

【释义】有人问孔子:“用善行来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如果这样的话,那该用什么来回报善行呢?所以啊,应该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恶行,用善行来回报善行。”

【理解】孔子明确地主张以直报怨。倘若提倡以德报怨,一方面容易让人流于虚伪,一方面也会让做坏事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戒。

报怨以德

【原文】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理解】王弼的注解是这样的:“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下之所同者,德也。”意思是说:小的恶行,没必要去回应;大的恶行犯了众怒,想要制裁他的人多了去了,整个天下都是他的敌人。那什么是“德”呢?顺应天下的大势,这就是“德”。

在王弼的理解中,老子所说的“报怨以德”和孔子讲的“以直报怨”与其说根本不是对立的,倒不如说是相辅相成的:孔子强调的是,我们应该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恶行;而老子强调的是,一个人恶贯满盈,自然就会有公平的下场等着他,我们顺着这个趋势做事情就对了。

“大小多少”,大致可以理解为:要根据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判断它们的发展趋势。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和《老子韩非列传》都记载,孔子年轻时曾经向老子求教。

《道德经》相传是老子的作品,总共五千多字。《道德经》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身之道,文意深奥,包含广博,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

马首是瞻

【原文】"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

【释义】瞻,意思是往上或往前看。马首是瞻,本意是古代作战时,士兵要看着主帅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后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乐于追随。

予取予求

【原文】“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出处】《左传·僖公七年》

【释义】予取予求,意思是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表示对我任意求索,贪得无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写给孩子的论语课》第26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rd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