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儒家的思想理论和教育主张,反映出儒家关于做人、立身、治国,以及探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宗旨和方法。
自汉代起,就有以《诗》、《书》、《礼》、《易》、《春秋》等诸经为“大经”,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小经”的提法。
宋代大学者朱熹尊崇程颢、程颐两兄弟的观点和做法,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相配,合称为《四书》。
不少朝代都以“四书”、“五经”开科取士。明朝初年更是如此,定制以《易》、《书》、《诗》、《礼记》、《春秋》为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四书》与《五经》各成典籍,实始于此。
《大学》依据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阐明了“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三纲)和八个方法步骤(八目)。“三纲”是“明明德”和“新民”、“止于至善”。《大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高尚的“明德”, 只不过步入社会以后“明德”被掩,因此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启迪以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八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也是关键的。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三目是“修身”的目的。八目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彼此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环环相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