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人

作者: 杂果铺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3-11 20:30 被阅读0次

    最近几天气温开始回升了,今天居然升到30度,春天才刚刚开始,就有一种夏天的感觉了。每当到了夏天,我都会找时间去海边玩一两次,在海边或者大河边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居住着一些特殊的人群——水上人家,他们就是今天要说的疍家人,我对他们很好奇并做了一番调查。

    疍民,又称蛋民、蛋家、疍户、白水郎等。他们世代居住在海上,“以船为生,以船为家”就是对他们生活最好的诠释。后来我去了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看见了海边居住着很多这样的特殊渔民。

    广东有非常漫长的海岸线,现在沿海地区还能经常看到他们的影子。那么,疍家人又是从何而来?他们有什么特色?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疍家人居住群

    1、疍家人的起源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疍家人的祖先是当时秦始皇征发五十万大军开戍南岭时,当地的不甘为秦所掳而逃往江湖以渔业为生的部分土著越人。历史上疍民的分布首先集中在四川、云南等地。秦汉以来,巴蜀、湘、黔地区等地区都有关于疍家人的记载。

    隋唐之后,疍家人开始向东南迁移,主要迁往两广(广东广西)、福建沿海地区。《隋书·南蛮传》上有明确记载。另外,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以及《广西通志》、《广东通志》等史书及地方志都有两广、福建地区疍民的活动记载。在明清时疍家人发展到了高峰,遍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等东南沿海一带,甚至迁移到海外。

    还有一种说法是,疍家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在元末那个动乱的时代,一部分蒙古人为了躲避战乱,南下迁徙,其中一部分成为了海盗,另一部分人在海上漂泊,以捕鱼为生。这些也就是今天疍家人的祖先.

    而“疍家人”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早前他们居住的船,外形就像蛋壳漂浮于水面,所以叫做“疍家人”;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人一直生活在海上,就像是浮在海上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家人”;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生死难以预料,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所以称自己为“疍家人”。

    2、疍家人的咸水歌和习俗

    咸水歌是疍家人口口相传的歌曲,它没有固定的歌谱,基本就一个调。而咸水歌之所以被称为咸水歌,一说是它传唱的地方基本位于海上,都是咸水,所以叫咸水歌;二是,有人认为“咸”字在粤方言中继承了古义,主要指与男女爱情有关的事。而咸水歌的内容也是以男女爱情为主,所以叫做“咸水歌”。因此在明清后,咸水歌就为疍家人传唱并成为了婚嫁当中的重要内容。在旁晚时分,亲朋好友齐齐赴宴,新娘就会一边敬茶,一边唱着咸水歌,收取盘茶红包。

    而除了唱咸水歌外,疍家人结婚时,亲朋都会用制作疍家衣的布料作为贺礼送给新人。新娘的家人,也会送新娘6尺的布料作为嫁妆。在结婚前,新娘便会选取其中红色的布料制作婚服。

    3、疍家人的禁忌

    因为是水上人家,疍家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些禁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说“翻,沉,搁”等字,因为这是不吉利的,会使得船翻沉,搁浅等,因此需要用其他字眼代替,“翻个头”要说“转个头”,“搁”要说“放”等等。煎鱼时,只能煎一面,不能翻过来煎,同理,吃鱼时,不可以吃完一边后,把鱼翻过去吃,而是应该吃完上面的肉,把骨头剔开,再吃下面的鱼肉;而且吃鱼时,第一筷不能动鱼头,鱼头代表船头,第一筷吃鱼头会有将船毁了的不吉利的寓意。

    4、疍家人的服饰

    疍家人的服饰与汉族区别并不是很大,其传统服饰形式一般以黑、蓝为主。其中较有特色的就是“疍家帽”。疍家帽是一种用竹篾竹叶做成的斗笠,直径约40厘米,帽檐会微微下垂5厘米左右,帽子顶部是一个正六边形,这样的设计可以防雨水,也有遮风避雨的作用。疍家的姑娘们还会用材质各异的配件装饰在疍家帽上。此外,为了使疍家帽不容易被风吹落,帽上有一个以红、橙、黄、白、紫、蓝、黑等胶丝配上闪闪发亮的贝类小珠编织而成的四耳笠带。

    疍家人的服饰

    5.家的感觉

    我们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经常把家当做休息的港湾,安全可靠,任凭外面风吹雨打,呆在家里就是安全。

    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海边刮风是常态,每当暴风雨来临才是最难熬,木屋和船只随波摇晃,一家人经常都会一夜无眠。

    房子和生命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水中楼

    6.特色菜

    传统的有艇仔粥,用料很足,鱼皮,鱿鱼、蛋丝、瘦肉、油条、花生…… 海上人家特色的配料一样都不少。

    疍家汤粉,里面有海鲜、细米粉、香菜鸡蛋豆皮等,老一辈人最怀念的味道。

    很多人都在惋惜一种饮食文化的消失,但值得欣慰的是:

    疍民的“不时不食,不鲜不食”的饮食习惯,却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珠三角人的生活。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在江边的小店里吃上一顿疍家菜,仍然能够在热闹的夜市里啜上一碟炒田螺......

    这就是深入民心的疍民饮食文化。

    广东老一辈人有很多都爱吃禾虫,做法也多种多样,除了钵仔禾虫外,还有香煎禾虫、清蒸禾虫、干焖禾虫,还有人拿豆芽配禾虫滚汤。

    说到底,我最欣赏的还是疍家人吃苦耐劳,“食得咸鱼,抵得渴”的性格。

    变迁:

    过去,疍家人大都不识字,整天忙于打鱼,小孩子们甚至没有上学的机会。人不离船、船不离海是他们当时的生活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疍家人陆陆续续上岸定居,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水上生活,小孩子也开始上学了。

    今天,走在珠三角水乡的路上,昔日的舳舻千里的景象已成为历史,虽然有些人还在水边生活,房子也是靠岸而建,大部分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在一些镇街的路上,能看见他们找工作的劳务市场,照一份手工或者保姆工也不错,他们逐渐融入了陆地人的生活中。

    见证并经历了无数历史的他们如今也因为时代的发展,很难跟上现今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如许许多多曾经存在于过去中的事物一样,慢慢消逝。这不禁让人感到惋惜。

    疍民的历史记忆,流淌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之中,见证着曾经心酸的血泪史,也期待着渔家人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疍家人,靠岸登陆翻开了生活的新篇章,但他们没有忘记疍家独特的民俗与传统。

    让我们一起好好守护即将消逝的疍民文化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疍家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sh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