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人

作者: 甜果铺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3-11 20:30 被阅读0次

最近几天气温开始回升了,今天居然升到30度,春天才刚刚开始,就有一种夏天的感觉了。每当到了夏天,我都会找时间去海边玩一两次,在海边或者大河边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居住着一些特殊的人群——水上人家,他们就是今天要说的疍家人,我对他们很好奇并做了一番调查。

疍民,又称蛋民、蛋家、疍户、白水郎等。他们世代居住在海上,“以船为生,以船为家”就是对他们生活最好的诠释。后来我去了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看见了海边居住着很多这样的特殊渔民。

广东有非常漫长的海岸线,现在沿海地区还能经常看到他们的影子。那么,疍家人又是从何而来?他们有什么特色?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疍家人居住群

1、疍家人的起源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疍家人的祖先是当时秦始皇征发五十万大军开戍南岭时,当地的不甘为秦所掳而逃往江湖以渔业为生的部分土著越人。历史上疍民的分布首先集中在四川、云南等地。秦汉以来,巴蜀、湘、黔地区等地区都有关于疍家人的记载。

隋唐之后,疍家人开始向东南迁移,主要迁往两广(广东广西)、福建沿海地区。《隋书·南蛮传》上有明确记载。另外,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以及《广西通志》、《广东通志》等史书及地方志都有两广、福建地区疍民的活动记载。在明清时疍家人发展到了高峰,遍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等东南沿海一带,甚至迁移到海外。

还有一种说法是,疍家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在元末那个动乱的时代,一部分蒙古人为了躲避战乱,南下迁徙,其中一部分成为了海盗,另一部分人在海上漂泊,以捕鱼为生。这些也就是今天疍家人的祖先.

而“疍家人”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早前他们居住的船,外形就像蛋壳漂浮于水面,所以叫做“疍家人”;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人一直生活在海上,就像是浮在海上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家人”;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生死难以预料,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所以称自己为“疍家人”。

2、疍家人的咸水歌和习俗

咸水歌是疍家人口口相传的歌曲,它没有固定的歌谱,基本就一个调。而咸水歌之所以被称为咸水歌,一说是它传唱的地方基本位于海上,都是咸水,所以叫咸水歌;二是,有人认为“咸”字在粤方言中继承了古义,主要指与男女爱情有关的事。而咸水歌的内容也是以男女爱情为主,所以叫做“咸水歌”。因此在明清后,咸水歌就为疍家人传唱并成为了婚嫁当中的重要内容。在旁晚时分,亲朋好友齐齐赴宴,新娘就会一边敬茶,一边唱着咸水歌,收取盘茶红包。

而除了唱咸水歌外,疍家人结婚时,亲朋都会用制作疍家衣的布料作为贺礼送给新人。新娘的家人,也会送新娘6尺的布料作为嫁妆。在结婚前,新娘便会选取其中红色的布料制作婚服。

3、疍家人的禁忌

因为是水上人家,疍家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些禁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说“翻,沉,搁”等字,因为这是不吉利的,会使得船翻沉,搁浅等,因此需要用其他字眼代替,“翻个头”要说“转个头”,“搁”要说“放”等等。煎鱼时,只能煎一面,不能翻过来煎,同理,吃鱼时,不可以吃完一边后,把鱼翻过去吃,而是应该吃完上面的肉,把骨头剔开,再吃下面的鱼肉;而且吃鱼时,第一筷不能动鱼头,鱼头代表船头,第一筷吃鱼头会有将船毁了的不吉利的寓意。

4、疍家人的服饰

疍家人的服饰与汉族区别并不是很大,其传统服饰形式一般以黑、蓝为主。其中较有特色的就是“疍家帽”。疍家帽是一种用竹篾竹叶做成的斗笠,直径约40厘米,帽檐会微微下垂5厘米左右,帽子顶部是一个正六边形,这样的设计可以防雨水,也有遮风避雨的作用。疍家的姑娘们还会用材质各异的配件装饰在疍家帽上。此外,为了使疍家帽不容易被风吹落,帽上有一个以红、橙、黄、白、紫、蓝、黑等胶丝配上闪闪发亮的贝类小珠编织而成的四耳笠带。

疍家人的服饰

5.家的感觉

我们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经常把家当做休息的港湾,安全可靠,任凭外面风吹雨打,呆在家里就是安全。

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海边刮风是常态,每当暴风雨来临才是最难熬,木屋和船只随波摇晃,一家人经常都会一夜无眠。

房子和生命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水中楼

6.特色菜

传统的有艇仔粥,用料很足,鱼皮,鱿鱼、蛋丝、瘦肉、油条、花生…… 海上人家特色的配料一样都不少。

疍家汤粉,里面有海鲜、细米粉、香菜鸡蛋豆皮等,老一辈人最怀念的味道。

很多人都在惋惜一种饮食文化的消失,但值得欣慰的是:

疍民的“不时不食,不鲜不食”的饮食习惯,却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珠三角人的生活。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在江边的小店里吃上一顿疍家菜,仍然能够在热闹的夜市里啜上一碟炒田螺......

这就是深入民心的疍民饮食文化。

广东老一辈人有很多都爱吃禾虫,做法也多种多样,除了钵仔禾虫外,还有香煎禾虫、清蒸禾虫、干焖禾虫,还有人拿豆芽配禾虫滚汤。

说到底,我最欣赏的还是疍家人吃苦耐劳,“食得咸鱼,抵得渴”的性格。

变迁:

过去,疍家人大都不识字,整天忙于打鱼,小孩子们甚至没有上学的机会。人不离船、船不离海是他们当时的生活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疍家人陆陆续续上岸定居,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水上生活,小孩子也开始上学了。

今天,走在珠三角水乡的路上,昔日的舳舻千里的景象已成为历史,虽然有些人还在水边生活,房子也是靠岸而建,大部分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在一些镇街的路上,能看见他们找工作的劳务市场,照一份手工或者保姆工也不错,他们逐渐融入了陆地人的生活中。

见证并经历了无数历史的他们如今也因为时代的发展,很难跟上现今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如许许多多曾经存在于过去中的事物一样,慢慢消逝。这不禁让人感到惋惜。

疍民的历史记忆,流淌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之中,见证着曾经心酸的血泪史,也期待着渔家人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疍家人,靠岸登陆翻开了生活的新篇章,但他们没有忘记疍家独特的民俗与传统。

让我们一起好好守护即将消逝的疍民文化吧!

相关文章

  • 疍家人

    游牧的水上人家飘落在孤岛水边落户水上生存土地稀松鱼虾蚬满河贝壳里的白玉鲜嫩柔软蹦跳的小虾鲜红的美味原生态的石屋承载...

  • 疍家人

    最近几天气温开始回升了,今天居然升到30度,春天才刚刚开始,就有一种夏天的感觉了。每当到了夏天,我都会找时间去海边...

  • 我与疍家人

    还小的时候,是住在船上的,听人说,住在船上的都是疍家人,那时候对疍家人的认识模糊,糊里糊涂就见人就说,我是疍家人。...

  • 寻找“疍家人”

    听说广州黄埔古港的石基村是“水上游牧民族”——“疍家人”们的聚居地,于是怀着对捕鱼为生、以船为家的“疍家人”...

  • 我是疍家人

    记忆中的一幕,水面泛光,粼粼耀眼,在晕红晕红的弥光中,掩映出一条长长的浮桥,颜色深沉的胶桶,横着,两排,一个连...

  • 自驾游第十三天广西北海-河池

    上午在北海外沙转了转。 第一次听说疍家人是在海南,今天才发现北海的疍家人好多,对于这个族群我觉得很神秘,听说是世代...

  • 我是疍家人(二)

    在船上在海上过的日子,现在于我往如隔世,对一些事记忆很模糊,但有很多画面却清晰无比。海水很清,海浪很大,风呼呼的响...

  • 【Jiexi's travels 】2020(51)疍家渔排#三

    疍家渔排在陵水新村港,是有名的、原汁原味的海上村庄,它与猴岛、呆呆岛在一起,去猴岛的览车就从它上空经过。 疍家人以...

  • 【北海】海欣榮市場

    疍家小鎮是北海最大滴漁民安置區,疍家人上岸後要維持生計,需要產業扶持。他們除了開民宿、餐館、趕海體驗漁家樂外,政府...

  • 广西合浦:三和美人鱼家园的疍家情

    疍家姐妹自编歌舞喜迎春 在广西北部湾沿海,有一个全疍家的建制镇——合浦县沙田镇。这里是著名的美人鱼家园,沙田的疍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疍家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sh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