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把老人和小孩“流放”回老家后,我和老公欢快得好似脱缰野马。因为父母和小孩子几乎为零的耐辣能力,之前被迫与很多美食失之交臂,这次终于获得自由,老公发誓要把那些川菜、湘菜吃个够。
前天我们叫了麻辣香锅的外卖,吃完后半小时,我那脆弱的肠胃开始发出警告:菜品不新鲜。美好的周日下午,我本应该在电脑上奋力敲击,然后逗逗兔子、玩玩拼图的,结果这一切都被口感极其一般、品质还差劲的外卖击倒,在床上“哎呦哎呦”地躺了半天。
昨天中午,老公又点了份心心念念的麻辣鸡块,这是我们本地比较出名的一家馆子做的,当年饭店刚开业时我和老公连续吃过3次,吃完后心里“哇塞”一声:“以后聚餐就是这家了。”
可吃着吃着我就放下了筷子,盯着正拼命朝嘴里扒饭的老公:“我吃出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那是一种工业化流水线般的没有感情的味道,迎面扑来与方便面等速食品大同小异的气息。中国菜的精髓其实在于人,不同的厨师做同一道菜,可能会呈现出天差地别的口感,这也是为什么远行的游子无法复制出妈妈那些简单家常菜的原因。
但从这份麻辣鸡块中,我尝到的只是香精的滋味,甚至自行脑补了饭店后厨的做饭情形:大厨面带微笑地拿出一袋没有标识的调味粉,优雅地将它们洒在事先早就炒熟的鸡块上,翻炒30秒后出锅,一切都是那么简单。
越想越感觉自己这些钱花得冤枉。一份麻辣香锅或是麻辣鸡块,价格都是大几十元,这要是去菜店,估计能买半麻袋的菜。况且吃到嘴里的,很可能是商家从市场批发来的三无半成品。
人,总得走点弯路才能长教训,而这个教训往往都需要付出金钱的代价。我好好琢磨了一下,与其被商家唬弄,倒不如自己买上点调料,想吃什么自己做吧。口味不一定有多上乘,图得是省钱干净。
说干就干,去超市采购了各种麻辣香锅和黄焖鸡调料,把家里冰箱里的各种菜和熟食放水里焯一下。之后油锅烧热,倒一袋调料进去,5分钟后自制麻辣香锅出炉,口味和外面的一模一样,这更加坐实了我之前的推断。算算成本,一袋调料10块钱,乱七八糟的菜最多花费15元,还是自己做饭经济实惠,况且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既然大部分菜品都可以在家里厨房完美复制,我想以后可以戒掉外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