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在由厚变薄,"共读"已接近尾声,原以为已经完全了解了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可是,于老师的"为师之道"并不止此,在第九章,他又亮出了"明天的风景"。
"明天的风景"是诗人的语言,说白了就是人生的目标。一个人得有追求,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毫无规划、没有追求的人,终究会"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老师也不例外。
于老师的一生,正是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尔后完成了他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小学时,因为想当画家,而没日没夜地画;中学时,想当作家,从此读书不止,写作不断;不管什么学科,考试不得少于90分——这也是他"明天的风景"之一。这些"明天的风景",让于老师有了百折不挠的忍劲,也成就了他的语文教学,奠定了他以后成为特级教师的基础。成为特级教师后,他有了更高、更远的追求,并且坚定地朝着一个个"明天的风景"迈进。最终,他成了一代代教育人追逐的"偶像",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界的一座"丰碑"。
是啊,人生的确少不了"明天的风景"。回顾自己已逝去的四十个春秋,可曾留下些什么呢?只不过两手空空罢了。一切皆因"少年不知愁滋味","成年又觉天命定",混混沌沌,度日罢了。而今,读于老师的书,眼前又打开了一扇窗——不过四十而已,于老师不也说他的教学生涯真正成熟是在过了不惑之年?忘羊补牢——为时不晚。我给白己定位的大的"明天的风景"是:到退休那天,容颜虽故去,但"童心"依旧,仍然是那个学生喜欢的陈老师;小的"目标"是:每天读经典的书,作平凡的文,上有趣的课。如果我是个"聪明"的,我必须从完成每天的"小目标"做起,等真的来到职业生涯的终点的时候,那个大的"明天的风景"已然归我所有。
于老师用"明天的风景"来形容人生的目标,我则把"有风景的明天"看作成功的彼岸。"聪明"的——既然我们是"聪明"的,何不缘着"明天的风景",抵达"有风景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