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脱》似乎是每个那样的原生家庭的超现实写境。影片的主人公亨利·巴赫特,是一个有着与学生进行某种情感交流天赋的老师,但是他却选择了埋藏这种天赋。为了避免和学生或者是自己的同事产生什么"情感交流",他选择了做一个代课老师,在每个学校都只呆很短的时间,然后就离开。
看来这种方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许用这种方式来摆脱自己童年时候的心理阴影,自幼母亲受到外公不公,导致他的母亲服药自杀。难怪有人说用一生来救治自己的童年,看来男主是在用一种救赎他人的方式来让自己得到解脱。
用叔本华的意思描述:“人的一生当中,我们个人的意志不断地驱使着我们追求着幸福和满足,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催生欲望的过程。而欲望,其本质上就是一种痛苦的形式。就如剧中引用加谬所言: " 我从未这般深切的感觉到,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依赖于这个世界”。
从小在父母的争吵与打骂中长大的孩子,人格也是不健全的。如果父母总是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那么孩子也会用暴力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弱小,包括打骂他的弟弟妹妹们,由于父母之间没有爱,孩子们的内心也没有播下爱的种子。有的只是一种对他人的恨意。
这种环境带来的恨意与打骂,只会让孩子丧失心理情感及智力上的有效培养,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弱智。这与父母亲的不尊重和动不动打骂教育方式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就像现在抖音上发的一个男的给那个抱着小孩的女的,直接就是一巴掌。或者俩个情侣因意见不合,搞的那个男的后来痛打那个女的。这些子女长大后,会采取暴力方式可能也是受了家庭暴力的毒害。
虽说再怎样,这个家庭却都是彼此的依靠,以至于大家都变得情感麻木,虽说住在一个屋檐下,却不懂得怎样去沟通交流。可能更多的是在我们内心没有播下爱的种子,不懂得用爱他人,才让自己的内心自我封闭起来,这也是现代人不善交际的原因,也可能是他们怕遭到第二次伤害。
这个城市中到处都可寻觅到温情的事物,早上起来,一抹温暖的阳光;晨晖中一对古稀老人推着轮椅缓步向前;红绿灯口的一对年轻人引导着一对肓人穿过马路。这些都是伟大的爱的精神的力量,指引着人们迈向光明的生活。因为他们不沉缅于过往,更珍惜当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