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红利
作者介绍/拆书帮第171位三级拆书家,株洲幸福之家拆书分舵活动召集人
1、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用”?
很多读书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我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用?”
你的问题是:读书为什么没有“用”?(这里的“用”是“用处”的“用”)
我给你的答案是:读书为什么没有“用”?(这里的“用”是“使用”的“用”)
2、问题: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用”?
每次看到这本书,我就会想起两年前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组织的“悦读吧”活动。我们组织活动的灵感就来源于这本书。这本书中提到了100天阅读33本书的概念,我们在想:“既然身边有那么多爱好阅读的朋友,那我们是否也可以组织大家来挑战一下?”于是乎,四个人在一起头脑风暴,绞尽脑汁,终于策划了一套缜密、完美的活动流程。
2016年9月 5日,这场声势浩大的“悦读吧”活动大幕就这样开启了。
猜猜活动最后的结果如何呢?呵呵,说来你可能还不相信。我们有小伙伴在33天内居然读完了40本书,还有5位小伙伴顺利读完33本,圆满结业。我也算是顺利结业的一位啦,这个成绩让我对自己也刮目相看。
想想看平时一年还难得读完几本书的我,居然也能够在大家的鞭策和影响下,在100天读完35本书,是不是很神奇?当时着实为自己的突破感到兴奋。再想想100天可以读完33本书,照这样计算的话,一年读100本书岂不是“小菜一碟”啦?是不是我离“阅读大神”的距离又近了一些?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18年9月。
时隔两年。
现在回想起来,在2016年最后的100天内我读过的书目有哪些以及书中讲了什么内容等早已经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忘得一干二净啦!
如今当我再次翻开《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再次看看自己当年画的导图笔记,居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于是乎,停下来,问自己:读了那么多书,有用么?
无独有偶。
今年年初和朋友一起组建了时间管理“开心智囊团”。在这个智囊团,我们以100天为一个活动周期,每个周期策划一个主题活动,大家一起践行。现在是9月份,我们的活动走过了两个100天,进入了第3个100天。
本期活动的主题是“好书共读”。大家在一起共读三本时间管理经典书籍:《精力管理》、《晨间日记的奇迹》、《做时间的朋友》。当大伙一起探讨关于《精力管理》这本书如何去更有效地阅读的时候,我发现大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记不住!
一个小伙伴说:“我上周才读的第三、四章,当初记得清清楚楚,可是现在脑子里却一片空白。”
另外几个小伙们也有同样的困扰。
当然也有小伙伴支招啦:
“记不住的话,那你就做笔记啊。现在各种笔记软件都可以拿来用:比如思维导图、比如幕布、比如印象书记等等。通过这些软件,你可以把书中的精华、重点记下来;如果再记不住的话,你可以反复去看自己的笔记啊,不是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嘛,你可以结合人的大脑遗忘规律隔段时间去复习你的笔记,这样你不就记住了吗?”
“实在不行,你还可以写读后感啊,你把自已的感想写下来啊,你可以发表在公众号,也可以发表在简书啊。……”
巴拉巴拉……
问题是你做了那么多的笔记,写了那么多的文章,你还是会记不住啊;或者你有可能记住了,可是记在你脑子里又有何用,你终有一天还是会忘记的呀!
曾经我也喜欢做读书笔记。我的方法是用思维导图来输出笔记。在100天读33本书的“悦读吧”活动当中,结合我所读过的文章,我做了N篇导图笔记,有手绘的:
01
我的手绘
有采用软件画的,比如我的幕布笔记:
我的幕布
问题是导图画得再漂亮,整理出来的内容依旧还是别人的思想,别人的经验啊,到我的头脑里,似乎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而我对这本书还是没有印象啊!
所以,问大家:你们读了那么多书,记了那么多笔记,有用么?
3、答案: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你没有“用”?
结束100天“悦读吧”活动以后,我就一直想要突破读书记不住的问题。在2016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邂逅了拆书帮。也就是从那一次开始,我开始了解拆书,开始学习拆书法,接着跟着拆书帮的小伙伴们一起系统地进行拆书过级打怪,直到2018年1月份,我终于荣幸地成为全国第171位三级拆书家。
如果要问我成为三级拆书家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想说的是,拆书,它颠覆了我对阅读的认知,它让我明白读书不是为了“记住知识”,而是为了“改变行为”。
拆书帮的创造人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讲到了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
五大公理告诉我们:成人的有效学习强调主动参加,而非被动接受;成人有效学习要关联经验,要多实践;成人有效学习要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判断我们成人学习效果的标准是书本上的知识“我是否用上了”!
我们成人,准确地说,也就是我们职场人读书,不是要背记知识点,不是要应付考试;我们是要将知识点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学以致用,直至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
所以,赵周老师一句话总结道:对于职场人来说,“一切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伪学习。”
那么 ,怎样才算是改变行为呢?
还是拿我读《精力管理》这本书来说吧!
比如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从实际生活来看,精力储备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模式、进食的内容和时间、睡眠的长短和质量、白天间歇恢复的程度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建立起体能消耗和恢复的节奏性平衡,能够确保精力储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走出舒适区,然后等待恢复,则是拓展体力的方法,适用于体力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
你如果是一名读者,你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你会怎么做?
首先,你可能会拿起一支笔,将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语标记一下:比如精力储备、呼吸模式、节奏性平衡等。
或者你可能也会感慨一下:是啊,分析得真到位,这个作者讲到我的心坎里去了。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读读激动、想想感动,读后不动。这可能是我们大部分人的读书模式,你有没有中招了?
那我作为拆书家,我会如何来阅读这一段呢?且看我的拆解: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讲到我们所有习惯的基础是效能平衡,也就是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产出是金蛋,产能是产金蛋的鹅。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我们精力管理也一样,要想长期保持旺盛的精力,我们需要建立体能消耗与恢复的节奏性平衡。
如何建立这个节奏性平衡?我们需要在一段时间的体能消耗之后,建立有节律地体能恢复手段。如何恢复?我们可以从饮食、睡眠、锻炼等着手。
A学习者拆为己用
目标:我要通过好习惯的培养,让自己每天都保持旺盛的精力。
行动计划:
1、早睡早起。
2、每天喝1800毫升水。
3、每周跑步健身。
4、间断休息:工作90~120分钟后休息30分钟。
有目标,有计划,接下来就是行动啦:
1、早睡早起
1)设定闹钟,每天在舒缓的闹铃音乐中按时起床,起床后完成清晨仪式。
2)参加了时间管理天使班的践行活动。每天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早起打卡。
2、每天喝1800毫升水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喝一杯温开水。我还下了一个喝水App,每次喝水时就记录一下自己的喝水量,每天睡觉前会去查看一下当天的喝水记录,检查下执行情况,以便第二天适时调整。
3、每周跑步健身
我制定了跑步健身计划,每周跑步三次,每次5公里以 上。
跑步对我来说,一直是比较热衷而且省钱的体力锻炼。所以在【OF 】软件中设置好了自己的每周一、三、五的跑步计划,它会到时提醒。
然后按照计划就去河边跑步啦。一边跑步还可以一边欣赏湘江风光带的风光,美哉美哉。
4、间断休息
番茄钟工作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时间管理方法。一支笔,一个钟,三张纸就可以轻松搞定。最关键的是它的理念与精力管理的理念是非常契合的。工作一个番茄钟(25分钟后)休息5分钟,然后再重新执行下一个番茄钟。连续执行4个番茄钟以后休息30分钟。
所以,不加任何思索,无条件地按照番茄钟执行吧。
这是我酷爱的番茄钟计时器……
通过使用高效工作~高效休息的节拍模式,我的专注力提升了,对时间的把握能力越来越精准。这也得益于应用番茄钟这个方法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段话的所有输出。通过我自已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我将这段话分解为了4个行动计划,培养了4个好习惯。个人感觉执行还是很到位的。现在的自已,完全摆脱了以前的低迷与精力不支,变成了一个心态乐观、身体健康、精力无限旺盛的自己啦。呵呵!
4、想要让读书“有用”,那就来拆书吧!
问题:读了那么多的书,你为什么没有“用”?
答案:为什么没有“用“,那是因为你没有“用”!
读书有用还是无用,关键在于学习者是否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
想要学习如何让书本知识为我所用,最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拆书法”。
拆书法的宗旨是:让我们把知识拆为自己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读了那么多的书,还在纠结记不住、纠结不知道如何用,那就开始学习拆书吧!
让我们一起来将知识拆为己用!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