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KVO
KVO 的作用:
kvo 就是监听某个对象的属性,在该属性的值发生变化时,通知观察者。
KVO 的简单实用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self.testKvo = [[TestKVO alloc]init];
self.testKvo2 = [[TestKVO alloc]init];
self.testKvo.name = @"testKvo初始值";
self.testKvo2.name = @"testKvo2初始值";
[self.testKvo addObserver:self forKeyPath:@"name" options: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Old|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 context:@"123"];
}
- (void)touchesBegan:(NSSet<UITouch *>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self.testKvo.name = @"testKvo改变值";
self.testKvo2.name = @"testKvo2改变值";
}
- (void)observeValueForKeyPath:(NSString *)keyPath ofObject:(id)object change:(NSDictionary<NSKeyValueChangeKey,id> *)change context:(void *)context
{
NSString *oldValue = [change objectForKey:NSKeyValueChangeOldKey];
NSString *newValue = [change objectForKey:NSKeyValueChangeNewKey];
NSLog(@"object = %@ testKvo = %@ testKvo2 =%@",object,self.testKvo,self.testKvo2);
NSLog(@"oldvalue = %@",oldValue);
NSLog(@"newvalue = %@",newValue);
NSLog(@"context = %@",context);
}
我们运行,可以看到结果:
kvo示例.png
参数说明:
- addObserver:监听器,谁来监听
- forKeyPath:要监听的属性
- options:一般是 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Old|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新值和旧值
- context:添加监听时,传入的时候,在收到监听时,可以获得,从上面的代码和log日志,我们也可以看到
分析:
- 对象调了 setter 方法,监听器就会收到监听的回调
- 上面的代码中,两个同类型的对象,在都调了setter 方法时,只有 testKvo 收到了回调,而 testKvo2 并没有收到回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类型的对象在都调了setter 方法时,只有添加了监听的对象才会收到监听的回调。
探究过程
- 我们知道对象方法存放在类对象中,既然都是调的是 setter 方法,为什么testKvo2 就没有收到监听呢,我们可以猜想到,这两个对象的 setter 是不是不一样,添加监听了的对象的setter 方法被系统内部改变了呢?
- 那我们用runtime 来打印一下这两个对象的类对象是不是有什么变化。
注意:使用 Class 方法获取的对象类型不是准确的,我们也可以猜到苹果这么做是不想给我们暴露这个类,想要获取类的真实类型使用runtime 的 object_getClass()函数
NSLog(@"添加监听前 testKvo = %@ testKvo2= %@",object_getClass(self.testKvo),object_getClass(self.testKvo2));
[self.testKvo addObserver:self forKeyPath:@"name" options: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Old|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 context:@"123"];
NSLog(@"添加监听后 testKvo = %@ testKvo2= %@",object_getClass(self.testKvo),object_getClass(self.testKvo2));
- 查看类对象.png
- 我们可以看到,在添加了监听后的对象,类型发生了改变,变成了
NSKVONotifying_TestKVO
,而没有添加监听类型并没有改变。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kvo的实现原理是:创建了一个前缀为NSKVONotifying_ 新的类,并且这个类继承监听对象原来的类,并且重写了setter 方法,在对象调了setter 方法时,通知监听器,实现回调。
-为什么我们说是重写了 setter 方法,我们使用 runtime 的函数:methodForSelector 来看下到底是不是
NSLog(@"添加监听前 testKvo = %p testKvo2= %p",[self.testKvo methodForSelector:@selector(setName:)],[self.testKvo2 methodForSelector:@selector(setName:)]);
[self.testKvo addObserver:self forKeyPath:@"name" options: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Old|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 context:@"123"];
NSLog(@"添加监听后 testKvo = %p testKvo2= %p",[self.testKvo methodForSelector:@selector(setName:)],[self.testKvo2 methodForSelector:@selector(setName:)]);
- 查看setter方法.png
我们看到,在 添加监听前 两个对象的 setter 方法是同一个,而在添加监听后的对象的setter 方法地址发生了改变。而且我们在调试环境下还可以打印出setter 方法的相关信息。添加监听前是setName,而添加监听后方法是 _NSSetObjectValueAndNotify ,而且是属于 Foundation 框架下的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确实是重写了setter 方法。
kVO 实现原理总结:
- 动态生成一个子类,让这个对象的isa 指针指向一个新的类(这个新的类集成自原来的类)
- 当修改对象的属性时 会调用重写的setter 方法。这个 setter 方法内部是 先调willChangeValueForKey, 再调父类原来的setter方法,再调didChangeValueForKey,最后触发监听的回调方法
补充:
- 直接修改成员变量是不会触发 kvo 监听的
- 使用 kvc 是会触发 kvo 监听的(原因是,使用kvc ,也会来到setter 方法。kvc 内部调用了 willChangeValueForKey 和 didChangeValueForKey 方法)
二、 KVC
基本使用
- setValue:forKey 和 setValue:forKeyPath两个方法
- setValue forkey 和 setValue forKeyPath 的区别在于,forKeyPath 是可以多深层次访问的。例如:有两个类 Psrson 和Student,Psrson 类里面有个Student 类型的对象,Student 类里面有个 score 属性。那么就可以这么使用:[person setValue:@80 forKeyPath:@"student.score" ]
setValue 设值顺序
查找setKey 方法,有则调用,没有则查找看有没有_setKey方法,有则调用。没有则查看 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 这个类方法的返回值,是yes则按照_key 、_isKey 、key 、iskey 顺序查找成员变量。如果没有找到则抛出异常 NSUnknownKeyException
。如果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返回值是 NO,则程序抛出异常
测试setValue 设值顺序
- 新建一个名为 TestKVC的类,
并且没有给这个类添加为name的属性
,在这个类里面添加setName 、_setName方法和 _name、isName、name 、isName四个成员变量
TestKVC *kvc = [[TestKVC alloc]init];
[kvc setValue:@"测试名字" forKey:@"name"];
- (void)setName:(NSString *)name
{
NSLog(@"%s %@",__func__,name);
}
- (void)_setName:(NSString *)name
{
NSLog(@"%s %@",__func__,name);
}
- 我们可以看到结果如下: 同时有setName和_setName方法.png
- 然后我们
注释setName 方法
看结果:
注释了setName方法.png
由此可见,kvc 确实是按照 setKey 和_setKey 方法查找的。 - 接下来,我们注释掉setName 和_setName 方法,在里面实现 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 类方法再来看看结果
+ (BOOL)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
{
return NO;
}
- 返回结果为NO时.png
- 这个时候,程序会直接抛出异常,我们将返回结果改成 YES继续看看结果
-
查看给哪个成员变量赋值.png
我们可以看到是先给_name 赋值的,然后我们** 依次注释 _name 、 isName 、name 、isName 查看结果
- 注释_name.png
- 注释_isName.png
- 注释name.png
-
注释了isName.png
我们可以看到,kvc 确实是按 _name 、 isName 、name 、isName 查找的。
valueForKey 的取值顺序
- 先按照
getKey 、key 、isKey 、_key
顺序查找方法取值,如果没有找到方法则查看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 类方法的返回值,如果返回的是 NO,则抛出异常。如果返回的是YES,按照_key 、_isKey 、key 、isKey
顺序查找成员变量,如果没有找到,则抛出异常。
测试过程
参照上面valueForkey 取值的方式,可以验证是否正确。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些就是在最近学习探究实现原理的全部内容和过程,有问题或者疑问的欢迎提出,共同进步,谢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