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写得很清楚了,这是一本教授阅读法的书。请注意,“有效”这两个字。
那么,请思考一下:你认为怎么样才算是有效地阅读了一本书呢?是全部读完了?读得很快?还是理解了其中的内容?还是读完了一本书可以系统地讲述书中的内容,并将其消化吸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己所用?我相信,大家都会选后者。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做到?相信大家都读过了很多书,我也确信没有几个人做到了上述的“有效”,包括2周前的我自己。
今天用十倍速影像阅读法阅读了这本书,总耗时75分钟,按照PR读法,我这个时间还是偏长了,原因一是我依然是菜鸟(鸟龄不到2周),二是这本书我想相对深读。
本书有个副标题: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这也是我选读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作者将笔记读书法的过程解构成5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指导,深入浅出,非常易于理解和模仿。
我尝试以成甲的《好好学习》里的黄金思维圈来解释,画了下图: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WHY --- 目的 读书想要达到什么目的(需求、意愿)
HOW --- 怎么做 “选书”、“购书”、“读书” 这三个主要的行动,都只是过程,而非目的本身。
WHAT --- 结果 我们得到了什么,也即“活用”:将书中获得的知识,变成我们的智慧,所谓学以致用
本书极力推荐的一元化笔记法,也即一本笔记本,记录所有的东西:随想、碎片选书信息、购书清单、书摘、简报、读书笔记、感想..... 通通记录到一个本子上,仅以日期、时间顺序区分。这样的好处是利于回顾重读:要找就在这儿找,这儿找不到就是没有。想来确实是这样,以前会分主题去记录,好多笔记本,弄到后来很混乱,根本坚持不聊,没有一本写完的!惭愧!!
笔记的管理 当然,笔记会越积越多(作者出书的时候,已经有厚厚30本笔记),为了便于检索查找,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笔记做一些档案管理的工作:标记封面、做检索信息卡、建立数据库等。
笔记的内容 可以是任何东西,以坚持为第一重要。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太高的难度,哪怕只是一句话,也是记录了一个状态,比完全不写笔记要好很多。同样地,读书也是应该由易入难,理解为主。你设立一个很高的目标固然很cool,但是完成不了,还不是浮云?
笔记的种类大致分为4种:
1)随想笔记 这是日后选书息息相关的信息来源
2)购书清单 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3)各种报道、书评的剪报 这也是关乎选书的,也可以记录读过的书的内容
4)读书笔记
四大类笔记,有三种是与选书有关。这确实颠覆了我的认知:一直以来并没有把选书这件事看得这么重!由此,联想到昨天读成甲的《好好学习》。里面也用相当的篇幅阐述了“什么书值得读”这个话题。看来,我们只有一个胃,确实要谨慎选择吃什么啊!
笔记/标记 什么时候做
与选书有关的笔记,自然是随时随地记录。至于读书笔记,我之前都是一边读一边记(划线、摘录)的。作者的观点是读书期间记录,会打断思路,影响阅读体验。想来确实很有道理。作者建议把读书过程分为三步:通读 -- 重读 -- 标记
第一步 通读,把感兴趣的内容页面折起来,不做任何标记
第二步 重读, 把之前折起来的内容重新考虑,是否要做标记,保持折页或者松开
第三步 标记,给折起来的内容分类标记划线、画圈,这些部分是重点信息,也是摘抄及写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点
读完一本书,最好是到第二天才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写什么
第一步:写上日期、书名、作者名
第二步:摘抄最让自己心动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评论
剪报式读书笔记
除了写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制作贴出来的读书笔记:把各种与本书相关的东西收集起来,结合读后感等内容收藏起来。比如书腰、信息卡片、书签、以及其他与本书相关广告宣传单,都可以剪裁合适贴到笔记本里。还有,书里的内容复印粘贴到笔记本里以备重读,也有很不错的效果。
读书笔记是我们与书交流过的证据。如果我们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部分和自己的感想同意总结在笔记本里,就没有保留大部分的原书的必要了(除了有些书真的令人爱不释手)。
通过读书笔记提高自己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让读书活动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当然,并不是我们写了笔记,就会自动获得这个结果。详细认真地做笔记,除了帮助我们梳理所读的书的内容,更好地理解、消化外,主要还是要帮助我们便于温故知新,全面地把读过的书变成我们自己的精神财富。这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固定场景重读笔记为思想增色 重写笔记温故知新
Aha 个人总结:
读书不是目的,读书是行为过程,目的是把书内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的智慧:判断力、决断力 ----- 所谓学以致用。
读什么书要有自己清晰的目的方向,平时多留意收集可靠信息,随时记录,作为选书的依据。
读书方法要科学,才能事半功倍。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