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作者: 相隔一秋 | 来源:发表于2020-06-30 15:50 被阅读0次

今天想接昨天的视频写“二”

“二”是关于留守儿童和穷苦的孩子(无父无母)

问起七八岁的孩子有什么梦想?

孩子回答:“赚钱买米吃,弟弟妹妹吃饱饭。”

……

……

……

……

……

……

词穷

心里看着很难受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没有能力去帮助更加需要帮助的老人、孩子。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心怀暖意的人。我们也可以从身边做起,关爱身边的老人小孩。

佛说:“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五样东西:

一、颜施,微笑处事;

二、言施,多说鼓励赞美安慰的话;

三、心施,敞开心扉对人诚恳;

四、眼施,用善意的眼光给予别人;

五、身施,以行动帮助人。

没有钱帮助别人,那就多对需要帮助的人笑笑吧。



前段时间有人说大衣哥从口袋里掏出二十万捐了,是在作秀。大衣哥说:“那你也从口袋里掏二十万出来啊!”

或者是明星在灾难中谁捐钱了,谁没捐钱,谁捐了多少,谁又在靠公益活动为自己博取名声。

好像我们很多人觉得做善事就应该是默默无闻,默默无闻才能赢得在道德上的最高称赞。

如果有人做了善事发出来,有人关注,那就是在哗众取宠,在道德上就“占了下风”。

我在想,如果孔老夫子在世,他会怎么说呢?

果不然,孔老夫子几千年前还真对此事有些看法。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国家就会给这些赎人者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贡用自己的钱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却被夫子批评。为什么呢?

子贡的错误在于,他是位很有钱的人,这些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可他没有考虑到其他人,其他人没有他那么有钱,在赎人时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以前国家会给赎人者奖励,使得这些人既能被同胞夸奖,同时也不会对自身有太大损伤,那么自然会有更多的人见到飘落在外的鲁国人时,毫不犹豫的选择带他们回家。

而子贡这样一做,在下一次有人赎鲁国人时,要奖励时,会不会就有人站出来说他要奖励不对呢?

一个人这样说,两个人这样说,越来越多的人这样说。

最后,大家在看到在外飘落的鲁国人时,赎他们时会不会望而却步。

所以,孔子说子贡错了。

他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道德应该是什么呢?

应该是把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

所以那些做了好事选择发出来让我们看或者不看,是做了好事的人自己的想法。

有的人觉得不用发,有人觉得要发出来让别人知道。

这些都没有道德上的对错之分。

而做好事,一定是正确的。

做好事是会传染的,同样作恶也是会传染的。

明星在国家遇到灾难时捐的钱,在面对灾难时,确实提供了物资上的帮助。

而我们能做的应该是鼓励他们,而不是觉得他们只是在博名声。

如果网络上我们只咬着他们在博名声,那么在下一次、下下一次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不会也就不捐了。

做好事求回报也好,不求回报也好,我们没有权利“道德绑架”这些做好事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yx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