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又分六条阳经和六条阴经。
六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胆经。
六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奇经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
十二正经按一天十二个时辰来走分别是:
手太阴肺经(3-5点)
手阳明大肠经(5-7点)
足阳明胃经(7-9点)
足太阴脾经(9-11点)
手少阴心经(11-13点)
手太阳小肠经(13-15点)
足太阳膀胱经(15-17点)
足少阴肾经(17-19点)
手厥阴心包经(19-21点)
手少阳三焦经(21-23点)
足少阳胆经(23-1点)
足厥阴肝经(1-3点)
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二、五腧穴
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统称五腧穴。
在《难经》中有对五腧穴作用的记录:“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在现代运用中,井穴多用于各种急救,荥穴多用于各种热病,输穴多用于肢体酸痛和入藏病变,经穴多用于气踹咳嗽,合穴多用于六腑疾患等。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中比喻自然界的水流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腧穴按照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
井穴多用于手足之端,比喻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有所出为井;
荥穴多位于掌指关节、趾跖关节之前,喻作水流上微,荥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输穴是位于掌指关节、趾跖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变大,由浅入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一个部位,即所注为输;
经穴多位于往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经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的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五腧穴的治疗法则
1) 病在脏取井穴:井穴的位置:手指和脚趾末梢。病在脏取井,病比较深,要取井穴。如‘井主心下满’、心脏的剧痛都可在井穴下针。下针要用一寸针,扎时比较疼,这也提示我们井穴较浅,作为不会扎针中医的‘业外’人士,完全可以用按摩的方式取代。
2) 病变于色取荣穴:正常人青色为肝,红色为心,脾主黄色,肺是白色,肾是黑色。如果有颜色的病出现了,要选荣穴。
3) 病在时间者取俞穴:凡是按时间来发病的,取俞穴。如病人每天早上3-5点就起了,则要取肺经的俞穴。另外按时间发病的也可取荣穴。
4) 病变于音者取经穴:因为生病而出现声音变化的,取经穴。
5) 病起于饮食取合穴:正常人应每餐七八分饱,以达到训练胃气的目的。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的或胀满的,取合穴。
三、五腧穴与五行的配属关系
五腧穴与五行的配属关系:阳井金,阴井木,就是阳经的井穴对应五行中的金(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五行金水木火土),阴经的井穴对应五行中的木(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五行木水火土金),以此类推,如下图所示。
本穴、母穴和子穴:
五行有相生的关系(下图),以手太阴肺经为例,肺经为阴经,从上图可以看出阴经的‘经穴’属性为金,而肺的属性为金,那么肺经的经穴—经渠穴即为肺经的本穴。由于土生金,土为金的妈妈,肺经的俞穴属性为土,故肺经的俞穴—太渊穴为肺经的母穴。金能生水,水是金的儿子,肺经的合穴—尺泽穴属性为水,故尺泽穴为肺经的子穴。
四、原穴的定义、位置及作用
原穴:脏腑元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在往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称为“十二原”。
位置:十二原穴中,五脏的原穴,也就是本经五腧穴的腧穴,所谓“阴经之腧穴必于原”,即阴经的腧穴跟原穴是同一个穴位,而六腑的原穴另有穴位,也即“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作用:原穴主治内脏疾病。原穴与三焦有密切关系,我们平时在刮拭原穴时,它能通达三焦的元气,调整内脏的功能。
灵枢中有记载: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络穴:沟通两条经脉气血流注的穴位。十二正经中每条经脉都是平行的,靠络穴互相链接。
在针灸治疗中,有个配穴叫:原络配穴法。原络配穴法用来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经脉和脏腑疾病的。
五、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東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