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时近岁末的缘故,心情昂扬少而低回多。
有一位特别能干的朋友,绝对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那种——
很高的高学历,很耀眼的工作经历,家里家外她打理,老的小的她安排,有品位设计装修一个家,也能货比三家选材料、挽起袖子动手刷漆,能辅导功课,也能烹饪美食……
为使自闭症儿子得到更好的对待,举家迁来香港,居所虽不算宽敞,一家人却过得热气腾腾,和和美美。
见到她乐呵呵、兴冲冲的样子,总感觉很治愈。
直到前几天,她告诉我能干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老公什么都不管;不管,却挑剔,特别气人——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离婚,孩子咋办?只能告诉自己‘气与不气都是一天’,逼自己能干,逼自己笑。”
“权衡之后只能继续留在婚姻里”的实情与平日里见面夫妻和美的外观竟能共存。
这让我感觉恍惚,又难过。
像是上当了,但是分明没人骗我,是我自己——对生活的复杂和残酷缺乏必要的认识。
不理解生活本质的人,其实也不真正懂得爱情吧。
又或许,所有的幸福,都不过是种幻象?
就像昨夜又发作了那种抖得止不住的寒颤。
在黑暗中,颤抖让人全身缩紧,一个又一个,一波接一波,潮水般没有尽头。月子里添的毛病,发作起来也像是阵痛。
抵御它的方式也是一样:接受它来,熬着,扛着,等它走。
一个人。
毫无异状的外表,别人就算在身边,也做不了什么,盖再厚的被子也没用,抱紧紧的也没用——那种冷,是从骨子里发散出来的。
跟分娩的痛一样,只能一个人,谁都帮不上忙。
有时身体的痛楚会让人有灵魂的领悟。
我想女人比男人更懂得“人,生而孤独”。
爱情也许能部分消解孤独,但孤独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在读咨询师前辈的书,教人如何一步步走,从入行到成熟。
其中有个建议是:在社交媒体上输出的内容应全部与职业相关,呈现职业形象,最好把零碎的、生活的、有损专业性的账号全都注销掉。
很有道理啊,我想,常看我公众号作文的人,恐怕不想请我当他的心理咨询师吧——
这人情绪起伏波动,一时抑郁一时困扰一时哭一时笑,她都还没有料理清楚自己呢,能接住我的痛苦吗?
一想到更好的职业发展需要关停公众号,或者只写一种文章,就感觉憋闷得不得了,还有很多的舍不得。
真傻啊,舍不得那个困惑多多的自己,舍不得那个狼狈的、哭哭笑笑的、懒惰又脆弱的自己……
可那就是我呀。
我还不是一个专家呢。
就算当上了专家,就只能说很对很好的话了吗?
乱七八糟的想法来来去去,太阳依旧明亮,热度就马马虎虎。
这一年的十一月去了就不再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