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中国人的圈子——《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论中国人的圈子——《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作者: 一个自以为会装逼的闷骚男 | 来源:发表于2019-09-26 11:23 被阅读0次

费老在本书中谈到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儒家伦理道德两千多年的熏陶下,懂人情讲人情成了中国人的社会交际哲学。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发展历史久远的的人情社会,不得不说,中国的社会关系的确是要复杂得多。20世纪早期的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曾说过一句话,“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其实这所谓三碗面,也就是人际关系,所谓面难吃,也就是社会人际关系难以处理。连纵横黑白的杜月笙都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就不难看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到底有多复杂了。

总的来说,我们的社会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亲戚关系,一类是亲戚以外的关系。按照费老的差序格局的理论,我们可以暂且把一类看作一个圈子。我们先来谈一谈第一圈子,也就是亲戚。

从宗法制的建立到儒家伦理纲常的全面发展,家族观念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点点地浸润着我们,时至今日,这仍然是我们价值观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亲戚自然也成为了我们的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圈子。所以我在这里把我们的人际关系分为了亲戚和亲戚以外两种。从一出生,不,或者是还没出生的时候,我们的亲戚关系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存在了。因为我们的亲戚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父母的亲戚关系所决定的。这一状况会一直持续到我们结婚生子,组建一个新的家庭。这个时候我们亲戚关系才会发生变化,我们亲戚圈子会加入两个新的部分,一个部分有我们的配偶带来,另一个部分有我们的后代带来。此时,我们又可以把我们的亲戚圈子分成三个小圈子。其中,一个圈子代表我们的父母那一方的亲戚关系,一个圈子代表我们的配偶那一方的亲戚关系,另一个则代表我们的后代那一方的亲戚关系。当然,这三个圈子并不是三个同心圆。虽然这三个圈子的中心都是我们自己,但却不能简单的看作同心圆的关系,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包含于与被包含的关系,尽管它们会有很大的交叉,但也一定会有所不同。而这三个圈子又都在另一个较大的圈子里,这个圈子就涵盖了我们所有的亲戚关系。

中国有个古老的五服制度,这是对我们的亲戚关系的另一种分类。这个制度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将亲戚分为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上五个名词都是丧服的名称,在中国的传统丧葬习俗中,对死者亲属丧礼要求不尽相同。其中,关系越亲的亲属丧服要求越位简朴,守孝的时间要求也越长。如,斩衰一级所穿的丧服,也就是斩衰,需要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守孝期为三年;而缌麻一级的所穿的的丧服,也就是缌麻,是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守孝期为三个月。这种五服制度很好的体现了“差序”这一理念,按照五服制度的等级分类,我们的亲戚关系便向同心圆一样以自己为中心,一圈一圈地像外荡开。当然,随着波纹强度的减弱,我们与这些亲戚的联系也会减弱,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联系终会断绝。这是人类繁衍所带来的必然,我想这种必然的出现自然是合理的,不然,任何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也可以硬扯上一点亲戚关系了。毕竟,在西方的神话里,我们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啊。

由血缘及姻亲关系带来的圈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但中国有一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向我们了一个事实,即实际比名义更靠谱,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的亲戚关系的局限性。因为亲戚这个圈子从某种程度上讲差不多可以说是固定的,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又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一生都只与亲戚发生联系,只与亲戚打交道。于是,就有了亲戚以外的圈子。

我之所以把亲戚以外的圈子都分作一类,主要是这一类的社会关系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例如朋友,同学,师生,上下级还有邻居等等。由于这些关系都带有友情的色彩,所以我暂时把这些圈子统称为朋友圈。朋友圈并不像亲戚圈一样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我们所处的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我们对社会的接触而变化。

另外,朋友圈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作维系,但并不意味着朋友圈与我们的联系程度不如亲戚圈。其实在我看来,我们的人际关系的深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与对方相处的时间长短。譬如,我们与家人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不仅仅是血缘的联系,我更倾向于这种感情是由时间一点一点地打磨出来的。而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家人以外,我们和其他亲戚相处的时间大多数都是没有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多的。汉语中有“亲友”一词,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人的认知思维里亲戚和朋友大多数时候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朋友圈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圈子。

当然,无论是亲戚圈还是朋友圈,都可以“套进”费老提出的差序格局的圈子里,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融进”。因为费老的“圈子”并没有把没有社会人际关系像我一样做简单粗率的分类,而是牢牢抓住了“联系程度”这一核心,画出了一个波纹荡漾的同心圆圈,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精辟的人类社会学理论。我前面所写的这些文字只是我对费老所画的这个同心圆圈一些小小的思考,一些小小的想法。

相关文章

  • 论中国人的圈子——《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费老在本书中谈到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

  • 2019.07.29 听书笔记

    《喜马讲书·乡土中国》 《喜马讲书.耶路撒冷三千年》 《喜马讲书.论美国的民主制度》 《乡土中国》研究中国乡土社会...

  • 《中国人英语自学方法教程》(第二版)读书笔记

    《中国人英语自学方法教程》(第二版)读书笔记 作者:徐火辉、徐海天、李睿、谢钢 《英语学习的革命—论中国人学英语》...

  • 中国人都有些什么特点?从《乡土中国》聊聊乡土社会中的国人

    b站视频地址 中国人都有些什么特点?从《乡土中国》聊聊乡土社会中的国人 内容梗概 [if !supportList...

  • 读书记·乡土中国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中国》费孝通 读书记 中国人对于泥土的情感,总是超乎自己的想象,一不...

  • 2020 3 月读书笔记之一: 乡土中国

    2020 3 月读书笔记之一: 乡土中国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我在不同的场合很多次听到过这本书,本书是由...

  • 乡土中国 费孝通

    # 乡土本色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中国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中国农民聚村...

  • 《乡土中国》书评

    在《乡土中国》这一书中,费孝通先生为我们讲述旧中国农村的乡土气息,以延伸到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乡土本色。无论是城...

  • 《乡土中国》(2)

    看了《乡土中国》后,我归纳出乡土社会有这样特点:与现在急速变化流动频繁的大工业文明社会相比,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圈子...

  • 乡土气息

    中国社会是乡土的。所谓乡土性,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首先指的是泥土,中国人离不开土地。因为我们的祖辈都是农民,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中国人的圈子——《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bg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