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到了一本关于写学习的书。
有一段就是说如何能更好记住新知识,有些观点,和我之前看到学习方法,都大同小异, 就是要先理解,才能和以前的知识产生链接,然后形成自己的学习系统。这样才会是正的学习,而不仅仅只是考出一个好的成绩。
有一个复习的观点,让我挺颠覆的,以前认为是,学习了就要及时的复习,不然会全忘记了,就要重头学习。不是还有那个什么记忆区线吗?会根据时间的流失,你会慢慢的全忘记。
这本书却说,学习了新知识不要着急去复习。当过几天后,可能感觉全忘的时候,再去复习,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这样学习感觉会很困难,但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大脑在提取记忆。困为这个记忆是新的,大脑提取这个记忆还不熟练。你要给大脑提取记忆的时间,开始感觉全忘的东西,可能想起了一个点,其他的点也会慢慢的想起来。最后你会发现,可能没有自己想的忘记的那么多。
当经过这个过程后,下次再过更多的时间,才来复习一下。可能提取的记忆时间会缩短。当自己多提取几次,对这个内容更熟悉了也更理解了。就会变成自己的一个长期记忆。
之前自己在复习时,就会大致想一下,第一感觉就是完全想不起来,就认定自己全忘记了,需要重新学一下。然后就翻开书,重头到尾看完这一章。那种熟悉的感觉回来之后。这时候,才敢去做习题。
复习时,自己没有留提取记忆的时间,也没有去练习过要提取这部分记忆。自己就根据以前的习惯认为:很久没有学的东西,肯定就忘了。”我一直就默认这句话是对的。
当想要去复习时,第一感觉,就是忘了,不会了。而且很完美的印证了这句话。对句话重来没有质疑过。
这样的心理暗示,仔细想想,影响了自己很多:比如在考试的时候,当自己遇到一个很久没看到的知识点,我第一反应,就是放弃。因为自己就默认自己忘记了,不会了。看到这个道题就给自己判了一个“死刑”,所以连想都不愿意去想了,就直接跳过,去看下一道题。等回过头来,自己已经接受了自己不会的结果,更不会去想了,只能靠蒙了。
还有的时候,有些地方,我之前去过,但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了,如果有人问自己那里的情况,就会脱口而出:“很久没有去过了,我都忘光了。”当过了一会,就会想起一些东西,就不好意思给别人说了。必竟之前已经说过,全忘记了。
其实这些事情,都是根据自己第一感受,做了判断,就对这件事情下了定义:自己不会了,不记得了。都是基于自己深信不疑的,自己根据以前的生活经验得出的一个结论:很久没有接触的东西,就全忘记了。
重来都没有想过,是大脑不太熟悉这部分的内容,需要给大脑一些时间,可能就会慢慢的想起一些东西。其实没有自己想的那样的严重,自己全部都忘记了,总会记住一些东西。自己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学习,不用每次都从零开始学习。
想起的那些部分,就是自己以前学会或者是记住的,对这些内容,就不太花时间。那些想不起来的,就要多花时间去学习,也会记得更清楚。这也算是有针对性的去学习了。
这本书还说了一句话:“忘记是为更好的学习。”总结挺到位的。也可以说这是“有利的困难”,这是学习新知识必经的过程,这样忘记之后,再慢慢一点一点想起来。这本身是困难的,但是对学习是有利的。
之后对复习,要试着去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