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南京的第三个冬天,窗外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恰若鸿毛宛若柳絮,初始之人,也在这若隐若现的观影中如约而至,而这,不过是疏影琉璃中的一点幻念,只是我为它续写的诗篇。
未曾有难以忘怀之人,自然也不会懂得相思之苦,然而我却喜欢浪漫,在每一个适当的季节,我总是用笔为自己编造一个恰当的梦,有关相逢,当然也有关离散。在梦里,我是一个柔情似水的诗人,亦是一个冷眼眉梢的薄情主儿,然而,不管怎样,我终是幸运的人,因为我总是会给自己安排一个合适的男主,他的性格有时近忽怪诞,然而却又不失为一个有趣之人。
我无需酝酿情绪,从故事开始的那一瞬间,便可以进入主题。我也无需导演,尽管原始的剧本我的戏份只有百分之五十,然而我却情不由衷演完了全场。所幸,这个故事,只是我用来聊以慰藉的玩物,观众只有自己。
在这样的剧本中,我还不至于残忍,因为我还是有理智的。说来也奇怪,在我所有的故事里,似乎没有一篇是关于大团圆式的结局,然而我并非刻意为之,只是到了最后,才感叹“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然而这些,与我的性格却是格格不入的,因为我向来是个乐观主义者,即便遇到不幸,也具有阿Q式的精神。思来想去,大概是我创作方式的问题。
我总是以“我”的口吻去写这个故事,从开始到结局,便以“我”贯穿始终,我从未思岑过,那个举止怪异的男孩在想些什么,自始至终,我都是站在我的角度去思考,他应该想什么?所以,尽管他是我笔下的一个人物,他的一些思想尽管与我不谋而合,然而在创作他的时候,我却又不能勃离大众,故而看似和情合理,然而对我来说却是陌生化。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觉得女主给人的映像是悲情的,似乎所有的过错都在男生身上,然而却并不是这样,尽管我力图打完美的形象,然而却始终不能得偿所愿。假若她性情刚强点,就不能体现男主的气概。然而倘若她弱似黛玉,则又不符合现代女性的形象。我不喜欢把她写得中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在她的性格中或是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或多或少有些东西是极致化的,而我想抓住的就是这个极致化,因为我所描写的对象多是与我这个年龄相仿的人,故而,我也将它视为个性,也许很多时候都不能为人所容忍和接受,而我所想表达的就是,在这个年纪,拥有这两种强烈色彩的人,他们会崩出怎样的火花?包容或隐忍或是离弃?然而我始终不能处理好这种矛盾的最后结果,在这三者之中,我选择了最后一种作为结局。最残酷也是最为洒脱,而这,也是符合青春的颜色。
不管怎样的相逢,只有两种结局,在或不在,而往往令人遗憾的,是曾经在爱与不爱中纠结的岁月,本就是不可触碰到的极致,却想着誓死抗争,只有离别才与它的冷锋相得益彰。
青春之所以绚丽,是因为有很多色彩得以绽放,那些色彩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明艳的,为什么不完美的、令人遗憾的事情往往发生在青春而不是其它时期?因为在那个年月里,所以的颜色太过绚丽,因而很难交汇。因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有人愿意为你的而选择黯淡,哪怕是对你一点点的包容,你对他不能说对他感激涕零至少也会念念不忘。而能陪你度过整个季节,而你也付出了感情最后却不得不离开的人,用来遗忘的时间,哪怕是一生了,若不薄情。
我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的人,也是一个极其现实的人,故而,我是对这样的感情或者故事是怀有信仰的,我也由衷的祝福那些在现实生活里终成眷属的有情人。然而我的现实思想却很清楚的知道:在婚姻也好感情也罢,没有绝对的包容和忍让,更不会有百分之百的付出,幸福的婚姻和美好的感情只是会经营,当你对幸福充满向往时,我希望,你也能看到它的重量,以及你是否有具有承担它的勇气。
这是一篇无聊之说说,初来乍到,玻璃心,不喜勿喷,谢谢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