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岁月静好,家国无恙
小时候,家里住在铁路边。
每天夜里,总会有两列火车呼啸而过,“……咔嚓……咔嚓……”的声音就象一首动听的歌,于是,就开始了摇摇晃晃的梦中之旅。
以至于,很多年后,当我真的踏上了旅行之路,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仍是那经年未变的节奏。
而我,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都喜欢找个机会,逃离开众人的视线,独自穿行于大街小巷。
即使只是静静地坐在路边,看行人们或匆匆、或慵懒的脚步,那心情,也是无比地惬意。
经常,会感动于天真的孩子,留着鼻涕的笑脸;经常,会感动于情侣间,旁若无人的亲昵;经常,会感动于满身泥浆的城市打工者,大口啃馒头的神态;经常,会感动于满脸皱纹的老人,在久远的城墙下晒太阳的安详。
岁月静好,家国无恙!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河山统一”。

(二)岁月不忘,河山统一
转眼又是一年的“八一”建军节。我永远无法忘记我的南昌之旅。
那是五年前的八月一日,我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南昌,进行一场红色之旅,瞻仰中国革命开始的红色圣地。
在南昌,不能不去的是八一起义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专题纪念馆,1956年建成,1959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
走在通往纪念馆长长的石板路上,仿佛一步步接近了历史,走进了1927年那个血雨腥风的战乱年代;
置身纪念馆,我仿佛感受到了枪林弹雨,听到了隆隆的炮弹,在耳边呼啸而过;
我看到了革命的烈火,在无数革命先辈的满腔热血里,在中国军人的前赴后继下,蔓延开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的八一之火,终于燃起了中国的革命之火,点亮了中国建军大业的熊熊火光。从此,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
遥想1927年的8月1日,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那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时刻。起义成功,救国救民于水火,挽国运于狂澜不倒;但是一旦起义失败,身家性命全无。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当时还设定了一个特别响亮的口令——“河山统一”。
河山统一,是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望。
河山统一,也是先烈们锲而不舍,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太平盛世。
许多游人都在拍照,我也虔诚地跟几位起义领导人的铜像合影留念。内心充满了感恩之情。

(三)岁月牢记 军人军魂
八十七年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把 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
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今天,虽然世界和平;虽然到处都是一片太平景象。
但是,世界依然暗流涌动,霸权主义者贼心不死,世界和平,维系艰难。
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从河北唐山的地震、四川汶川地震、洪水、泥石流、新冠疫情……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七月以来,全国暴雨预警,大雨接连而至。
四川、湖北等地受水灾影响特别严重,南方多地因大雨导致山体滑坡、道路中断、农作物受灾、房屋被埋。人员伤亡事件时有报道。
长江、淮河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超警戒水位,多地遭遇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截至7月14日,共有2.9万多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5000多名民兵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
在铜陵市枞阳县上码头,武警安徽总队蚌埠支队官兵冒雨抢运沙袋,加固防洪墙。 (网络新闻)
每一次灾难,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他们——中国人民解放军!
当我看见,在洪水中,用血肉之躯与滔天巨浪搏斗的人墙,那是中国军人;
在那雪山皑皑巡逻,保卫祖国边疆,手掌冻伤,嘴唇开裂,皮肤晒伤,那是中国军人;
在那森林大火吞噬人民财产,群众安全受到威胁,火光冲天的地方,有一个个身影迎难而上,那是中国军人;
在那洪水退却、泥泞不堪的堤岸边,累得就地而睡的人,那是中国军人......
中国军人,没有忘记八一留下来的优良传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
中国军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国之担当,国之重器,是中国人民的定海神针!
八一,军人在,军魂在,国运昌隆!
八一,军旗在,军威存,国泰民安!
谨以本文,献给奋斗在抗洪一线的战士们,愿他们能平安凯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感谢原创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