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本书看的我有点痛苦,因为从文中的反面例子中总看到自己的影子,于是便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经的自己。
1.不懂拒绝,害怕脱群。
上大一时,我是宿舍最早起的那一个,每次晨跑还会顺路买上一份热腾腾的早餐。室友晚起,会叫我帮忙带早餐,开始的第一个星期,我都很乐意,然我的帮忙却让室友越来越晚起。心里开始有点不乐意了,但又怕室友说我小气,每次都带着郁闷。
工作前两年,由于不懂得拒绝,经常会有同事叫我帮忙做非我本职工作的事,虽然心里不乐意,但害怕被指责,于是带着郁闷帮忙。有一天,我委婉拒绝,得到的是对方的厌恶和疏离。
后来,我谈恋爱,男友是同公司的,没公开,别人问起或三缄其口或微笑否认,知道的人便来说事:他不适合你啊……他怎么样你怎么样bla……bla……当着我的面前说为我好,背后却议论指点。
……
不懂拒绝,委曲求全,最后痛苦的是自己。
当我想通这个道理时,已经到了工作的第四年,当然第一次拒绝帮同事做他自己本分工作的事时,心情非常舒畅。
2.总以为自己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希望家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做事处事。
每次看到老公在看手机看平板时都会觉得他不够上进,明明家里经济紧张却没有找一份工作增加收入。而我自己的工资支撑家里的开支,还会上课写作学理财,努力地提升自己。
所以有时候会有意无意提醒老公:你需要找工作了、你应该像我一样多看书、你应该多尝试,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呢?……
这样的想法让我内耗过多,导致自己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很压抑,喜欢抱怨。
看完本书,虽没有说大彻大悟、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但有了“刀刃向内”的觉悟。
第一,我不懂拒绝、委曲求全、“和稀泥”,完全是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优点,不够自信。
活在别人的眼中,常常害怕别人议论自己说自己不是,担心自己一旦拒绝了就会被疏离害怕被嫉恨。却忽略了自己内心到底愿不愿意。
善由心生,善良是一种选择。当我无条件答应来者不拒,常常会释放出一种“我没有原则,我是一个弱者”的信号,所以并不会得到重视,就像人们常常不会珍惜一样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样。
所以,我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当别人请求帮忙时,遵循自己的内心,量力而行,对于同事朋友的一些无理要求时直接拒绝。
当在工作中遇到不平等待遇时,学会有技巧地捍卫自己利益,同时韬光养晦,在工作中提升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第二,对于家庭关系的处理,我的误区是,常常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建议的就是好的,实质上我自己就忽略了我老公的付出和努力;而且我责怪式的沟通的方式令他难以接受。
作为另一方的“享受者”,承受的心理重压并不比“付出者”少,因为作为这个家庭改善经济处境和社会地位的唯一出路,本来两个人的事,现在一个人做,压力可想而知。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差异性,你觉好的对方不一定觉得好,你给出的不一定是对方想要的。也就是说,我说的话,我所说的上课阅读的方式,对有自己判断的伴侣来说,他不一定赞同。
而这时,我需要做的就共情和影响。
“要想给人带去热量,自己先发光”,也就是说,我先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我自己先要找到自己喜欢的活法,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时,我的影响力才会最大化。
最后,借用书中一句话自勉:
你当不攀附,不将就,不强求。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