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信公号被封号前后,我们做了什么。

微信公号被封号前后,我们做了什么。

作者: 大家的大家 | 来源:发表于2015-09-18 22:50 被阅读209次

9月25日下午五点,[大家的大家]微信公号,经过整整七天的封号,终于复活了。

与[大家的大家]第一篇推送类似,也是颇经历了一番“冷冻人”的滋味。

其实若是什么都不写,这件事情也便就这么过去,就像封号的日子终究也是那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但我们还是想写些东西出来,把封号前后的经历作些记录,权当做给所有未曾离开我们的朋友一个交代和感谢。

▌一、遭遇举报和封号

被封号的起因,是因为在9月17日的那篇推送《我来聊聊充气娃娃的简明史》,读过的人应该清楚,它以一个理工男的笔调,讲述了娃娃的轶闻及文化史,与性、性暗示、色情等等,并不存在丝毫的牵连。

文章从皮格马利翁效应和他的“玩偶夫人”伽拉忒亚讲起

——话题有趣却不恶俗,内容有料却不卖噱头,所以,大家联系了作者姓名君,此人也活跃在简书里。通过他的授权之后,我们认真做了编辑与审定,标明了出处,才最后走到公开推送的一步。

但,还是被举报了。

▌二、封号后的24小时

收到举报通知是9月18日上午,当时我们一笑而过,甚至自嘲说,918这样的日子,难怪有人会因为“娃娃”而怒发冲冠举报我们。

让人措手不及的是,到了下午5点便再也登录不了公众号后台,只有一则冷冰冰的封号通知。

封号通知

作为一个仅一个月不到、订阅数量也有限的“婴儿期”订阅号,显示“被大量用户举报”,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小编们一合计,决定立刻申诉。我们整理了该文章在[壹读]微信号的首发截屏,《外滩画报》等传统媒体的同题报道,一并提交给了审核君,希望审核君可以三思。但很快,我们收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处理结果:申诉被驳回,封号7天至9月25日。

至此,我们也已经没有任何官方渠道可以再次表达我们的异议。

这时,小编的情绪开始慢慢从觉得好笑,转化为对匿名举报者,和对企鹅的微忿。但很快,愤恼化为了“诚惶诚恐“。

因为企鹅当前只能依靠用户举报情况来做审查,如果[大家的大家]再次遭遇举报,则有公号屏蔽期限延长的危险。而上网一搜索,被永久封号的账号数不胜数,其中好一些,是订阅量逾几十万的大号。

小编们就此打住,将来自然也不敢再做任何恐怕引起争议的话题,甚至是一些争议性字眼,也会万分注意去避讳。

▌三、复活后,有些话想说给你听

今年的荷赛新闻摄影奖得奖名单里,[大家的大家]一度关注过某位获奖摄影师。他的主题摄影,反应了当代一个有争议、却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

小编和这位摄影师是朋友,觉得作品在中国还未受到广泛的传播,这一现象也值得关注,再者,他的作品本身,也非常地具有视觉的震撼与冲击力。

今年荷赛当代热点类单张一等奖获得者Mads Nissen的作品展

所以,之前我们也曾考虑过转载他的作品,并让他讲述这些照片里的经历和故事。

只是,遭遇了举报和封号后,如今的我们会更多一层顾虑。这样的有争议的选题和内容,是不是又得再次经历匿名举报这一不可承受之重?

在这种单纯作为[平台],去展现世界的另一面的背后,总会有人疑问,怕是利用这个[平台],而别有用心地去传授一些强烈的[主张]与[观点]吧?

当一个平台仅仅只是在传播内容时,接收者,往往也会考虑它传播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与[目的]。

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负责讲故事,而不是灌输意志与观点;负责满足好奇心,而不是仲裁、断言与评判。

也有人因此在后台留言,认为我们并没有为读者负责。

事实上,[大家的大家]的旨趣,开诚布公而言,并不在于在界定的领域内,撰写专业的乐评、书评等等,而是在通识的基础上,帮助门外的人解决一些无人问津却基础的问题,并且,还能够追本溯源,令读者更好地体味创作与创作者的激情。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之所以好看,也是因为他把创作与美的那一种愉悦的感觉,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四、封号后我们在做的,你也可以做的一些事

当然,人生与语言的修炼,对于罅漏与缺陷的规避,[大家的大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走不完。

比如这个礼拜,大家倒没有因为封号而闲着。

十月中旬,一个关于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展览,将在上海一个尚未公开的私家园林里拉开帷幕。

作为与其合作的新媒体,[大家的大家]正忙着探访这个神秘与美丽的园林,与几位别具一格的隐士、艺术家、收藏家们一同烹茶聊一聊。

筹备中的展览

这些难得的故事及专访,将在十月陆续与大家见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信公号被封号前后,我们做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ib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