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到这位母亲时,我开机构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已经初具规模。
在我简陋的办公室,我接待了她。
怎么形容呢,紧张又语无论次又激动万分的神情至今我还清楚记得。
她紧紧搂着孩子颤抖着嘴唇和声音对我说,我头两天就过来瞧了,您不在,您这儿规模大,老师多。接待我的老师也跟我讲了不少。那天我从这儿回去,领着孩子在路边店吃碗面心里都忍不住激动,我看到希望了,我觉着我这孩子有救了。您这儿一定能把我孩子变好。
听她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还没接上一句话,就听她又说起来。
拜托了,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你都不知道,自从知道孩子得这病,天天陪着他而毫无办法,我快躁死了,压抑死了!
我笑了笑,您这是还没接受孩子的现状,等正式开始康复训练,家长也要调整心态,我们的工作也需要家长双方配合呀。
不是我心态不好呀,我网上资料也搜过,卡片也买了一堆,也跟着学操作,可就教不会呀。
学语言的都知道,自己人不能教自己人。一个是心态,一个是持之以恒,没有外界的动力推动,是很难达成的。
就像我这机构,别看现在有了点规模,没有手下一个兵两个兵三个兵日积月累日复一日地推动发展,我自己的意念根本撑不到现在的光景。即使如今,也是捉襟见肘的。物价,人力,房租都是无形的压力,想要实践一个好的建议,都只能反复推算,按照最低预算来做。有很多人说,你不能只算出的不算进的。我这档子事,看起来像生意做起来却常常像做慈善,做功德。
愿意来给孩子做康复的都是富裕的家庭?错!世上有多少父母愿意眼看着孩子从2岁多开始陷入这样的处境而无动于衷呢?在很多有钱有地位的家庭在担心面子担心被骗钱时恰恰很多没有钱的家庭来主动求助的居多。
求你做我家孩子的干妈吧!她肯切地看着我突然冒出这一句。
这是多少次了被这样要求。
前面听您所言,家境还可以。孩子的事我们自当尽力,但是干妈,就算了。
这是看不上我家宝宝吗?您别忘了,您也是过来人。
这又是多少次了,前一秒还渴求帮助,后一秒就咄咄逼人,直戳你心窝。好在习惯了,见怪不怪。
说什么看不上,眼下我收的干儿子干女儿不下十几个。我答应他们,不为别的,就为方便学费打折。您家这条件,就别凑热闹了。
哦,是这样啊,我们不为打折。但这干妈我们还是认定了。认了我们啊,不光不要您打折还要给您捐钱呢!
天哪,天上掉馅儿饼了。
老师们的椅子该统一换一换了。最近刚看中一款软垫儿的,听她们抱怨很多回了,硬板凳一天坐下来,没几个不生板凳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