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午,一向沉寂的高中同学群里突然传来一条消息:方达没了,猝死在了省城一个工地的宿舍,后事还没有料理完,同学们可以自行前去吊唁。
一时间,仿佛是平静的湖水被搅动了,讶异惋惜的、遗憾怀念的,悲伤的情绪席卷同学群,生命在不惑之年戛然而止,总是令人感到命运的残酷与不公。
刘政看到这条消息时,犹如哑巴吃了黄连,内心涌上了复杂的滋味,是惋惜还是苦涩,无法说得清。
这种感觉又像是头上方高悬着的一把锤头,总是担心有一天它会掉下来砸到自己,紧张着,忐忑着,果不其然就掉下来了。
击中刘政的,严格来讲不是方达的猝死,而是三万块钱的着落。
2
读高中时的方达特别憨厚实在,他壮的像从庄稼地里长出来的一样,是以体育特招生身份上的高中,后来还评上了国家二级运动员,和同学们相处的非常融洽。
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文化生考大学都相当不容易,何况是文化课差的体育生呢?方达落榜也就顺理成章了,毕业后他去当了兵,部队转业后一直务农为生。
刘政为人淳朴,心地善良,平时言语不多,在一所乡镇中学教书。
虽然各自成家之后交往不多,但是那份少年时代结下的同学情,还是让大家心里无比的亲近。
有一年开春,方达开口和刘政借钱,说老婆在单位挪用了公款,急需用三万块钱堵上窟窿。
刘政夫妻两个都挣点死工资,又刚刚买完楼,手里也不宽绰。方达退而求其次说借不到钱就只能贷款了,让刘政帮忙做个担保也行。他一定按时还款,绝不会留下什么后患。
刘政心想方达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拒绝就于心不忍了,亲同学遇上了大事,支持一下也是应该的,不然有点太不仗义了。刘政顾不得老婆以前的告诫,就偷偷地同意了。
谁知贷款时方达曾经有不良记录,银行拒绝贷款。在方达的软磨硬泡之下,最终刘政说服了自己哥哥帮忙,以刘政哥哥名义贷款,刘政负责担保。
在刘政和哥哥的大力帮助下,方达顺利地贷到了三万块钱,方达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承诺最迟年底还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开始刘政还能偶尔看到方达,后来刘政发现他找不到方达了。或者说方达有意无意地躲着他。而且年底到了,方达只字不提还贷款的 事,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刘政宽慰着自己,方达还是有难言之隐吧,银行催账就先帮着结算利息算了,方便时他会还款的。
3
转过年的五一,刘政参加高中同学聚会,方达还没有露面。不知谁谈起了方达,只是却揭露了一个真相,让刘政觉得自己窝囊透顶。
原来方达在同学圈里借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论远近,他都借过钱,借口都是一样的,只是刘政一直被蒙在鼓里。她老婆出事是真的,不过时间节点不对,他到处借钱时已经过去两年了。
这样一来,方达借钱的性质就变了,变成了赤裸裸的骗!刘政不仅中招,却是被骗的最惨的那个。
据同学的了解方达借款加贷款有十几万的样子,不过有区别的是,同学们没有刘政给担保的多,借款一般都是几千到一万不等,而且好多人原本就抱着有去无回的态度,象征性地赞助了。
如果帮助了一个该帮助的人也无可厚非,偏偏同学们口中的方达已然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完全的陌生人。
方达各处借钱贷款后,日子就潇洒起来,经常出入灯红酒绿的高级会所,吃喝玩乐不在话下,拿着同学们的钱风流快活。
如果同学们都是有钱人谁也不在乎这几个钱,可是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工薪阶层,也是省吃俭用的过活着,这就让人心里严重的不平衡了。
助人为乐到这个程度,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心地太善良,以己度人,人心真是难测。
刘政一边劝慰自己,一边安抚哥哥,他自己每年悄悄地结算利息,企盼着有一天方达良心发现全额还款。
4
一晃四年过去了,想不到希望彻底破灭,方达竟然猝死了,刘政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作为贷款人,那三万块钱理所应该的变成了刘政哥哥的债务,可这是因刘政而起,他怎么能拖自己的哥哥一起下水呢!
刘政方念起老婆以前的告诫,只是悔之晚矣。他总不能找一个死人要钱吧!
贷款拖下去不还也不是办法,刘政无奈背着老婆找了几个最铁的哥们凑足了钱数,亲手写下了借条,咬着牙还完了贷款。
担保,担的是信任,保的是承诺,中间是情义。
刘政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是这样的事情他不会再干了。
此后,刘政在同学聚会中永久地缺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