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恣意,或者克制收敛,哪个更像你的青春期?——题记:《惜福阅历(Sisyphe Calendar)》2020.05.04
提起青春的状态,我常常对学生说,你们都是年轻人,应该有一点年轻人的血性。——在我的心目中,年轻,应该是与奋力拼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词语,因为年轻人的未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尚待探索,应该是“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啊,怎么能是一种暮气沉沉对世界毫无兴趣的状态呢?
而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尽情恣意,或者克制收敛,哪个更想你的青春期?”当我回想起我自己的中学时代,老实讲,似乎只能选择克制收敛。
尽情恣意,那可能是小学时候的状态吧,天下唯我独尊地狂妄,还不服气同学说我“像骄傲的大公鸡,尾巴翘到天上”——姓惠的男同学,保护隐私,名字就不说了,闺蜜的远房亲戚,矮矮的,有点大舌头——因为一直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形容我,所以这个人,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小学毕业上初中,从一个可能我谁都不认识,但人人都认识我的地方,换到我不认识任何人,并且任何人也都不认识我的地方。发现数学不如人家,英语不如人家(其他同学小学都已经学了两年了),忽然不知道如何自我定位,以往的一身骄傲岌岌可危。在比起身高,大家更注意体重的年纪,我的中学时代,从克制收敛开始。
发展心理学课上,对青春期的心里特征描述是这样的: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对我来说,“自恋”的阶段已经过去,深埋心底;而一大波沮丧,正伴随着一大波试卷迎面走来,但我当然不允许自己看起来就是那么沮丧的样子,因而唯有克制收敛一切的情绪,收起曾浮夸的经毫不在意,默默努力学习。
中学时代的转折,当然是初升高——又一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如果说初中的入学考试还给我保留了一些骄傲的资本,卡线录取的中考成绩就没在新的环境里给我即将支离破碎的面子留下任何余地了。分不如人,怎么办?学习呗……初中熟练度刷满了的“克制收敛·阶段一”成功晋级为阶段二,并且需要从零开始再刷熟练度。
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每一次升学都狠狠教育我一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于是就在熟练度日近满格的“克制收敛”的练习中,更充分的认识了深处的环境,也更充分地认识了自己。
“今天,你为母校而骄傲”——高中校长这句话,在进入大学之后,得到了充分体会。虽然宿舍里其他同学一个个都是省状元、市状元,最不济也是学校第一名,而我只能说我是我们学校高考第169名。但宿舍里拼了命努力学习的,成绩不如我,成绩比我好的,复习用了我的笔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字好好写很重要——看你笔记的人会猜你写的是什么,阅卷老师不会……)哈哈,还是很狂的样子。
——于是明白,所谓“克制收敛”,其实并不代表“尽情恣意”就这么被取代了。尽情恣意也好,克制收敛也好,背后探索自己和认识世界的野心未变,只不过是把放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更深挖了一层,然后把目光的边界也向外拓展了一点,于是觉得,在这世界上,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适合尽情恣意,于是也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克制收敛,如是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