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暮春的晚上,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气温骤降了几度,偶感不适,有些微凉。
下午读到张贤亮的一段文字“”我常常有一种被撕碎的感觉。当我自以为是在空中翱翔的时候,俯首一看,我的血肉还摊在那片不长青草的沙砾之间。”一边是想象,一边是现实。二者不能协调时,就是这样的感觉。
想起最近读普通话,当自以为读的不错时,那只是自以为。当同事指出的错误时,才发现,自己距离“正确”还有很远的距离。才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薄弱处。这才是真相!
人和人之间相处时又何尝不是这样,你以为你的言论无可厚非,无伤大碍,只是随性说几句自己对某件事(一位北京中关村专家讲红楼梦)的看法,竟然没想到突然就给自己招来了一顿羞辱甚至谩骂。有必要上纲上线到那样的程度吗?平时听完课,我们不也经常评课议课吗?最常规不过的事了,教学探究,明得失,鉴是非,互相学习,吸取经验,汲取教训。比如说教态,台风,气质,眼神,和观众的互动等,怎么我就成了东家长西家短的长舌妇了?真不知道一番自己的教学评论到了外行那里就成愚笨无知的村妇所为了?估计乡下也没有这样的人吧?村妇中的明大义的人,大有人在,是许多城里人无法企及的。
幸好还不是评论对方的视频,如果是,估计我的言论会杀死他。我就评论一下对方喜欢的偶像,还招来那么大的反应。一个人的内心竟然那么的脆弱,这是我没想到的。
不是一路人,又何必勉强同行?话不投机半句多,放过对方,也放过自己。一别两宽,各自安好,是最好的结果。
交流使人愉悦拉近了人和人之间距离;交流也使人产生诧异和失望之情。人和人不交流又如何知道对方的思想。交流是有必要的。可以让和我们同类的走在一起,不是一类的辨别出来。清理出自己的朋友圈。
小雨还滴滴答答的下着,愿它能洗去尘世污垢,洗涤掉心里的浮尘。做一个清亮,通透的人!如此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