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是第15界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开幕的日子,我在线观看了开幕式。
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研究院韩布新在做致辞时,讲到“当代青少年的三重困境”,即身不由己、工具化、习得性无助。
听到这三个词,我心里一颤:太精准了!
01 身不由己
孩子们的时间,几乎全部被学习、辅导班、兴趣班占满。
二十年前,很少有人上辅导班,兴趣班也是凤毛麟角。而现在,哪个孩子不报两三个班都不正常。
就拿我身边的孩子来说。
在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家长已经无奈取消掉一部分课后“加码”后,孩子们生命中的绝大多数时间依然是没有任何自由的。
(1)周内白天
早上7点起床,吃完早餐家长送到学校。7:50开始一天的生活,直到晚上6:20下课,这期间的10个半小时,除了吃午饭,孩子们几乎没有多少自由时间。
课堂上,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老师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要求和任务,孩子们不会有什么自由。
课间10分钟,资优生忙着当老师的小助手,收发作业,或者辅导同学做题。潜能生经常会被老师叫去谈话或者要作业、补作业。如果再有个别老师一不小心拖堂了,很多孩子就没了上厕所的时间。
其他。除了自己份内的学习,孩子们经常会被各种检查验收所影响。
又是什么“七步洗手法”,什么“三个创建、什么文明校园七个好”,还有各种疲于应付的手抄报等实践作业。
这些活动并没有像有关上级部门想的那样,起到对孩子们的教育影响作用,更多的是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
孩子们经常要背诵和记忆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完全不知道说的是啥,还要百分百地记住会说。
有的孩子根本记不住,又害怕又自责。
这种快节奏全方位高要求的校园生活,让我们老师经常应接不暇,苦不堪言,更别说孩子们了。
(2)周内晚上
白天将近10个小时的高强度运转,并没有让大多数家长满意和放心。
下午6:30课后延时结束后是这样的:
要么去个别胆大的托教班,那里的老师盯着孩子们忙乎到8、9点,又是各种辅导各种讲题,哪怕再不会,抄也要抄会。
总计下来,肯定超过了12个小时。比老师还辛苦!
要么在家上网课做卷子。有的属于学有余力需要提升,大多数都是因为成绩不够满意,家长给想的对策。
不管出于哪种情况,晚上孩子的体能都已经消耗完了,根本不适合文化课的学习。
而除了文化课,就是练琴练功,读书打卡,即使看起来是修身养性的事情,但那都是在孩子已经完全没有心力的时候,需要消耗身体去做的。
(3)周末时光
我采访过很多孩子,大部分周末都有各种兴趣班或者隐形的文化课补习班。
大多数的孩子最多有一天或者半天的休息时间,这些时间还很少能跟喜欢的好朋友约到一起,经常是一个人形单影只,无聊的只想玩手机。
就这样,孩子们一个月里,能够拿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总共就是2~4天,其他时间都被无情地占用。
他们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过着没有自由没有盼头的日子。
02 工具化
家长在有意无意间把孩子当成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孩子是实现家长优越感的工具。在相对弱势,知识能力储存量不大的孩子面前,家长往往会显示得傲慢自大,经常用“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来压制孩子,不允许孩子说真话。
孩子是实现家长满足感的工具。很多成年人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或者从来就没有体验过学习的快乐,但却认同了“学习好就有出路”的社会价值观,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
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靠各种外力来帮助孩子学习,好满足自己对学习的美好期待和渴望。
大多数孩子基本沦为学习的工具。因为时间大都投给了学习,学习几乎成了孩子们生活的全部。
很多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的孩子,完全找不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大多数人根本不愿意去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孩子们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需求。
因为在他们的身体里,记录着“学习很难很痛苦”的印记。同时他们也相信自己当初学习不好是因为环境不好,因为自己不够努力。
所以就把自己曾经没有去实现的那份所谓“努力”,强加到了孩子身上。
03 习得性无助
没有自由的工具,哪里来得活力!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目光呆滞,无精打采,因为看不到希望。这就是一种习得性无助。
最初他们也特别努力地学习过,学不会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他怎样才能学会,却有无数人告诉他哪里哪里做的不好。
他也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放到自己没做到的部分,越看越没信心,也就认同了自己不行。
当孩子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他就不去想办法努力了,结果就会越来越差,然后就证实了他的预言没错,说明自己的的确确很不行。
这样的经历越来越多,孩子越来越坚信自己不行。
当一个人做事情前就知道自己做不好,他还有热情有信心再去做好它吗?
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做“习得性无助”。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早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状态,其实就是因为长期得不到成就感的加持。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状呢?
因为太多的父母不喜欢学习,不习惯用学习的方式来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这真的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为不学习,我们一直在用几十年前父母教养我们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
明明知道无效,却没有新的策略。越无效越焦虑,越焦虑能量越低。这时候更不可能有创造性了。
虽说孩子们的处境跟大的社会环境有关,但最主要的,是跟家长素质有关。
最近几年来,我在持续付费学习,不断进入新的高能圈层后,看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那就是有学习意识的人,他们的孩子都很幸福,几乎不存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困惑。
而那些抗拒变化,不愿意学习,讨厌自己的处境又不愿意走出舒适区的人,最需要学习,但他们却无知无觉,以为自己不需要。
好在我看到的是希望,我看到不断有人在进步,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对我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希望和我一样有能量有追求。
未来,一定是终身学习者的时代。
未来,一定是属于那些有生命力的孩子的。
加油,孩子们!
加油,家长们!!
期待更多的家长们开启学习之旅,把孩子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