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说:那些没有被嘲笑与批评过的黑暗所包围的人,就无法在心里点起一盏长明之灯。
你有被嘲笑过吗?你有被批评过吗?当嘲笑批评向你袭来时,你有郁闷过吗?你有动摇过吗?在嘲笑与批评的黑暗的包围下,你是如何走出黑暗,为自己点燃长明灯的呢?
可以说,每个人从小到大,没有不被嘲笑过、批评过的。
而人类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听好话。所谓忠言逆耳,你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心量,才能够听得进去“忠言”。
所谓的“忠言”还是能够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的,因为它是善意的批评,和嘲笑不能同日而语。
嘲笑往往伴随着轻蔑、诋毁,甚至不怀好意。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刚刚学会写字,学习兴致很高。
把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写入田字格内,有很大的成就感。
那时我们用的是铅笔。我觉得汉字应该笔划厚重一些,所以我的铅笔就没有削的那么细。
可是,当作业交到老师那里,老师批阅后,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进行了批评。
她的话很严厉,大致是:你们家没有削笔刀吗?这么粗的铅笔写出来的字脏兮兮的,难看死了~
我记得,当时我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对于一个只有6岁,敏感而自尊的女孩来说,她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我。
后来,我开始很害怕这个老师,每当她出现,她的话,就像复读机一样,一遍一遍的在我的耳边回响。
我不喜欢她,我想她也是不喜欢我的吧。
时隔多年,她的容貌在我的记忆中已然模糊不清,但她的话依然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
我当时就想,如果长大以后,我做老师,我绝不会对我的学生说这样的话,绝对不会用这种野蛮的方式伤害我的学生。
当然,最终还是要听老师的话,把铅笔削的又细又尖,写出的字,一个个像弱不禁风、营养不良、骨瘦如柴的非洲难民般,毫无美感可言。
我想这个老师,肯定不会懂得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粗有粗的豪放,细有细的纤柔,不懂得辩证的看待事物,也不了解粗细之间的变化、美感,更不懂得因材施教。
即便从小就遇到了这位伤人自尊的老师,但是我对文字的热爱始终没有减少。
我从小最羡慕的职业就是作家。
每当我看完一部小说,我的心里就会生出无限的感慨:作家可真是厉害呀,他们居然懂得那么多的知识,能够把每个毫不相关的文字组织起来,灵活运用,妙笔生花,写出一部栩栩如生的著作来。
幸运的是,中学时代我遇到了一位影响我一生的语文老师,他的名字叫李世明。
他个头不高,架着一副近视眼镜,灰白的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苟。
他的声音洪亮,字迹工整漂亮,他是省级优秀教师,课讲得更是一级棒。
他要求我们课前预习,把不懂的地方挑出来,谓之“质疑”;
他鼓励我们阅读,把好的句子摘录下来,谓之“所得”;
他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每周写一篇日记;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了记日记的习惯。
老师要求每周写一篇,我却每周写七篇。
我倔强的认为,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不叫日记。
因为每天要记日记,所以我变得格外细心起来:周围的一切,都成了我观察的对象。
人、事、物、风景、建筑、天气变化与心情的关系等等。
在同学们为一周一篇日记,抓耳挠腮,觉得无从下笔时,我却觉得万物皆可书写。
其实不是没有什么可写,只是你没有深入地观察周遭。
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的那样:这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一个题材,不同的人也会写出不同的版本,也会给人不同的阅读体验。
慢慢地,我的文章在班级中小有名气,并逐步在年级中小有名气。
那种被当做范文,在各个班里被朗读、传阅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于是乎,我更加信心满满。甚至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出版一部小说,而这部小说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我并不是一个好大喜空,张扬跋扈的女孩,我只是把自己的这个美好愿望,对一个自认为是好友的人说了。
可他的表情,明显的表现出不屑,甚至有些嘲笑。
我知道他的潜台词是:就凭你?
对,就凭我!
不是有句话说,理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在我看来,一个说出来不被嘲笑的梦想,不值得拥有!!
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练出钢筋铁骨,又怎能长大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了解了自己的狂妄。
诺贝尔奖的确遥不可及,我的第一部小说也迟迟没有面世。
确切的讲,我连小说的题材还没有确定。
我只知道,我的才华还配不上我的梦想,我只能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积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厚积薄发。
慢慢地,我懂得了,有些话不必说给别人听,自己默默去做,去坚持就好。
但是,我却在批评与嘲笑中,学会了如何自处,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
更加清楚明了如何正确面对嘲笑与批评,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自尊自信自强。
在批评中成长,已经成为我的人生信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