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基础”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很多人迟迟不能开始的理由之一是:我的基础还没有打好。
基础当然重要,但是真正阻碍人们进步的可能是对于基础的迷信。
结合“快速入门”这个概念,其实我们说的基础不是抽象含糊的动西,而是实实在在可以量化的东西,即“最少必要知识”。掌握了某个领域的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首先,快速入门,越快越好。其次,尽快度过这个过程。够了,剩下的就是去做,去践行,去修正,去打磨,然后逼近无限的完美。
就是这么个过程。
就拿学英语来说。最少必要知识如下:
1、认识26个字母。
2、识别48个音标。
3、会查字典。
4、学会英语语法。
5、会查语法书。
6、会使用搜索引擎。
以上六点就是学习英语的最少必要知识。这就是基础,这六点最多一年时间可以打好的吧!
然后直接开始大量的、长期的、持续地联系就好了。这已经是精进阶段了。
所以,就不要迷信基础这么神叨叨的东西了嘛,不就是最少必要知识嘛。
概念的不清,让那么多人觉得要有了足够的坚实的基础之后,才开始使用知识。估计你也跟我一样,有时候心里会犯嘀咕,到底啥是个基础啊?都打了这么多年基础了,什么时候才能够啊?
但实际情况却是,没有人能够在不练习、不践行的情况下,就有良好的基础。
对于基础的迷信,把多少已经掌握了基础的人活生生挡在大门之外,明明手里已经拿着工具,却不知道这是不是排得上用场,试一下就知道了嘛。
换句话说,无论你掌握了多少基础知识,事实上,基础知识也不用很多,如果没有后期的实践,这些知识是无法得到巩固和提升的。
有了最少必要知识之后,很多时候只是需要那么一点点勇气而已,需要克服写在基因里的缺陷。
很多人在做得不好的时候,总是喜欢退回原来的舒适区,认为是由于自己的基础不好所以才这么不顺利,而忘记这些践行中的困难,才是真正帮助他们打牢基础的过程。
认为由于基础不好,才这么不顺利。这是典型的“错误归隐”。不顺利是必然,是必经之路,而不是基础不好,基础好不好都会遇到不顺利。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没法避免不顺利。
践行中的不顺利与困难,才是真正帮助你打牢基础的过程,这听起来就是个悖论。
想要学习,就得不顺利。顺利的那就不叫学习。
别想打着基础的借口逃过不顺利的过程。
自然是没有这样的好事情的。
所以还是死了这条心,掌握了最少必要知识之后,赶紧行动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