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是什么?不同与目的,甚至可以没有功利性。
意义,是从情感上让自己心安的一种解释,它试图给任何事物都找到‘’理所当然‘’的位置,而这是理所当然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让自己安心,让不被这事物所膈应,不然自己会永远纠结于此,因为人类总是想要一个“合理解释”,但又不可能事事都可以解释,因此只能“强解,甚至屈解”,管他娘的“科学,客观,严谨”,老子心里边先舒坦了再说吧。
正如,科技越发达,物质越丰富,而人越来越焦躁,越来越压抑,这个物质越多的世界“物化”人类就越严重,科技是手段,“物质”是目地,是利益,它不负责解决“意义”。历史上,儒家,法家,基督等都给了解决方案,一边去适配物质世界,一边去安抚众人的内心。佛教甚至直奔“意义”而来,帮人跳出‘’贪嗔痴,五尘六欲‘’,到“空”的境界,主要目的是帮人渡“苦厄”,让人内心平静。而道教,更偏向“目的”,甚至与今天的科学别无差异,就是为了帮人看清“物质”世界的运转,而不去赋予什么“意义”,毕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不关心人是怎么理解的,不关心人的幸福,快乐与否,所以给人很清高的感觉。佛教偏“文科”,道教偏“理科”,儒家偏“工科” ,就是因为更结合现实世界,偏向工程与实践,因此儒可以“治国”。
用软件开发强行类比下,佛教追求用户体验,道教追求技术酷炫,儒家追求利益最大;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直接丢掉终极“意义”,但是又用“仁义礼仪”把可以让社会运转的‘’意义‘’搭建起来了,丢弃了一部分意义也丢弃了一部分目的,看起来有些毫无道理,七拼八凑的儒家解决方案,居然是适应性最好的,人们‘’强行‘’追求意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明知是“硬凑”的“意义”,那又怎么样呢?起码让当下活的既舒服又不那么伤自尊,就是最现实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