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读《白鹿原》

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读《白鹿原》

作者: 李疏朗 | 来源:发表于2017-05-31 19:33 被阅读465次

         

    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读《白鹿原》

           再读《白鹿原》,比之前的一次多了几分凝重与悲苦。掩卷沉思,回首书中所述近半个世纪的生活血肉、社会风情,那些鲜活的人物,和命运交错在枪炮声、叫骂声里,铸就了《白鹿原》在当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白头应到桑梓地,鹿鸣凉风青萍起。《白鹿原》的精神,是浩然正气,是上下求索,是苍凉悲悯的朴素情怀。白鹿原上的人物,是乡土秦地淳朴厚道、智慧果敢的哀哀大众。巍巍秦岭,孕育出一批又一批执着善良的子民;苍苍神鹿,庇佑着白鹿原水草丰茂、人杰地灵。

           养浩然正气:白鹿原上的主流精神

           《白鹿原》一书中不乏浩然之人物,尤以朱先生、白嘉轩为代表,另有鹿兆鹏、兆海、白灵、鹿三等人物为辅助,纵横交织而成白鹿原之精神主流。

           朱先生是一个被陈忠实神化了的完美形象,他的一生经历皆为传奇,从他只身前往清兵大营劝降方升,到他巧拒刘军长、搭救正直学生、发表抗日宣言,甚至死后的种种,都极具传奇色彩。他是白鹿原上的大儒,却始终被人们像神一样敬重和拥戴。他据守白鹿书院这方净土,虽足不出户,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朱先生的存在无疑是《白鹿原》中的一处人格标杆,他引领着白嘉轩等人物向正直、进步的历史洪流中迈步。而他自己则是白鹿原上第一个涉水前行的人,弟子无数、慎独谦恭、豁达明理、才华卓著。以圣贤书为基,以个人智慧、人生阅历为柱,筑就了白鹿原的精神大厦,令无论督军县长、地痞土匪也会油然生出高山仰止、肃然起敬之意。

           白嘉轩、鹿三则是《白鹿原》中的朴素乡民,他们的行为虽没有像朱先生那般于诙谐洒脱中透着谦谦君子之习,却依然在族中享有好的声誉与人缘。无论是白嘉轩一生苦心维系白鹿村,容忍鹿子霖,还是鹿三痛杀田小娥,都体现了一种农民精神中质朴本真的正义感。这是人性淳朴意义的体现,无深奥理论指导,仅凭一份守乡情愫与农民对土地与生俱来的眷恋,在大时代的变故沉浮中苦苦守候,与兵匪、饥馑、瘟疫、刁民作各种斗争。硬气的精神一如挺直的腰身,不愿沉溺在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中,一生都奔忙于上下求索的艰辛,一生经营,一生无憾。

           《白鹿原》中的年轻一代,最具浩然正气的莫过于鹿家兄弟与白灵了。他们是新时代新思潮的弄潮儿,他们百折不挠,敢为天下先。在历史的洪流中溯流而上,宁愿沉寂宁愿头破血流,也要杀出一条路来,为苦难的人民与至高无上的信仰。走出白鹿原,走向一条更为广阔更为艰苦的革命之路。大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宇内,白鹿原上的人民就是凭借着这一身浩然正气,抵御风暴与寒流。正如朱先生所吟诵的那般: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

           投机钻营:白鹿原上的百态人生

           如果说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一群人物是可以体现“白鹿精魂”的主流,那么鹿子霖、白孝文则是白鹿原上另一种不可或缺的矛盾人物了。

           小说与生活一样,需要矛盾人物的出现来推动发展,然而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着宿命论的隐喻,读者读完了父辈的经历,大抵也就猜出了儿孙的命运归宿。情节上的牵强老套使小说结构过于纤巧而无阅读与钻研的价值。《白鹿原》则不然,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血脉相承,人物性格迥异多变,使得小说更添丰满、充盈之态,令人读后有出其不意、回味无穷之感。

           鹿子霖的一生都活在白嘉轩的阴影里,他才华过人但德行有亏,故行事总不及白嘉轩磊落,更难得族人敬服。辛苦做乡约多年,却不想被亲生儿子押送游街、颜面尽失;一生夹在儿子与事业的夹缝里难以施展,用尽才智亦无所收获;精心算计,致使白孝文家毁妻亡,却没有尝到胜利者的半分快乐;与冷先生结亲,最终结下了一生尴尬,晚来名誉尽失。鹿子霖的一生,是被时代戏弄的一生,他以勺勺客的出身追索达官显贵的荣华,用有限的见识维系自己在白鹿村里的所有尊严。从生到死,皆为他人笑柄,生养了两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却终究孤苦。养子的成就感难抵内心巨大的孤独与恐惧,空虚难耐,晚景凄凉。

           白孝文的投机主义可谓巧妙且老道。他的少年时代如鹿子霖一样,被父亲白嘉轩控制和影响。他没有选择学校、选择婚姻、选择命运的权利,只有顺从父亲的意愿当上族长,与父亲一样勤劳耕读,终老白鹿原。这是封建家族长子的普遍命运,守家、守业、守宿命。而鹿子霖的一场阴谋令白孝文的守家梦彻底破碎,他懵懂地接受田小娥的骚扰,懵懂地吸食鸦片,卖田卖房,沦为远近闻名的败家子,为人们唾弃。后来又因鹿子霖无心的推荐而再起波澜,柳暗花明地走进了保安团。经历过人生的起落,他看清了男人的事业与择友、站队的重要关系。从保安团营长到滋水县县长,白孝文始终顺风顺水,钻营有道。他比鹿子霖有才智,比白嘉轩更果敢,比黑娃有城府。只是他的风生水起里总是透露着许多狡黠与恐慌,令黑娃不屑,白嘉轩不齿。

           好人难做:白鹿原上的苦难英灵

           《白鹿原》的凝重,除了上个世纪近五十年风雨飘摇的洗礼,更在于洗礼之中诞生的一批又一批敢为人先的人才,以及在洗礼中丧生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生命。《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白鹿原的儿女们不畏列强入侵,勇闯中条山;他们救民于水火,和平解放滋水县城;他们不惧强权,敢与不公世界抗争。三秦大地上,洒满了他们奋斗的血泪。

           学为好人,这是朱先生给黑娃的题字,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幅字。尝尽了人世起伏的黑娃,终于肯在朱先生的门下做一名习字读书的关门弟子。他的改变令所有人惊喜与感慨,甚至连老族长白嘉轩也亲自迎接,主持祭祖。他洒脱处世,敏锐正直;他勤奋读书,是朱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他与兆鹏结交,走投诚起义的康庄大道。他的改变原本可以顺着读者预设的思路继续辉煌,却出其不意地死在了白孝文小肚鸡肠的枪口下。他以为自己与白孝文的恩怨情仇早已一笔勾销,却不知人心难测,从来君子难敌小人。他可以解读圣贤书,却无法解读诡谲人心,在大风浪面前缺乏最起码的敏锐与果敢。上天连学为好人的机会也吝于给他,他死之时,唯一能证明他清白的鹿兆鹏也不见踪迹,远走西北。

           白灵的死更是荒诞无稽,党内的肃反导致白灵被活埋。“你的前面有一个坑”,朱先生的预言从来准确无误,而无辜的白灵则在毕政委错误的路线引导下被活埋,最终与胜利擦肩而过。兆海的死与白灵相似,透着一分战争年代特有的悲哀与凄凉。抗日英雄的桂冠只是一个幌子,彼时的华夏大地,不计其数的青壮年死于自己同胞甚至自己同志的抢下。他们曾经誓死捍卫中国革命,却不自觉地沦为革命的棋子,至死也不明白自身死亡的意义。

           好人难做。除了那些赴死的志士,白鹿原上更存在着一批被时代遗弃的可怜女人。鹿兆鹏的妻子便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冷先生痛下决心,治哑了疯掉的女儿,随即那可怜的孩子便如野狗一般死掉了。封建家长们又葬送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如当年葬送田小娥一样。他们逼走了自己的骨肉,又把一个又一个原本可爱的孩子逼到了命运的死胡同里。

           覆巢之下,安得完卵?大时代的变迁必定会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烙印。后世的人们翻阅历史,可以在史书的角落里窥见自己亲人的影子,可以在逼仄的字缝中体会先行者生命里浓厚的苍凉。他们或生或死,或身居高位或沦落街头,都必将回归白鹿原上的黄土垅中。仁厚博大的大地之母,张开双臂接纳所有走失的孩子们归乡。苦难的民众在战火与和平的轮回中生死相依,代代相承。苍凉的白鹿原,以其无限悲悯的情怀歌颂着那些镌刻在秋风之中的故事。

           四海虚名将底用,一声啼鸟岩花动。谨愿逝者安息,生者永继。呜呼哀哉,尚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读《白鹿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pj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