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而是身边同事和朋友,都有自我调节康复的例子,今天继续当个健康知识搬运工,与各位友友聊一聊,我自己也警示自己一下!
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
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通过官方释义得知如下结论(自己总结,如有不妥,请指正为盼!)
1.已经明确指出脂肪肝是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疾病。这样也就是说脂肪肝的形成涉于食物来源和外周脂肪组织的“输出输入比值”.
2.早预防早行动早干预,是完全不会影响人生经此一劫后的美妙余途余生的。
3.营养不良也会是脂肪肝的罪魁祸首,可不是咱们老说的大腹便便的营养过剩群体呢!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此类患者请先遵医嘱进行治疗,不在此次疗法中。
4.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或者血脂异常患者,建议先治疗基础病,不在此次疗法中。
治疗方案:每个患者情况不一,单选或者多选对症以下一种或多种治疗
1. 针对病因治疗
主要针对原有疾病和危险因素加以控制,比如:肥胖患者减肥,少吃油腻及高热量的食物;高血脂患者控制饮食及调整饮食结构;2 型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等。不同情况处理也可能有所不同,具体遵医嘱。
2. 控制食量:这是治疗的关键。
脂肪肝患者应该进行限能量膳食(calorie restrict diet,CRD),具体是指在目标能量摄入基础上每日减少能量摄入 500~1000 kcal。
也就是说,男性患者每日摄入能量建议为 1200~1400 kcal,女性患者则建议为每天 1000~1200 kcal)。
粗略来说,每餐少吃三分之一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要精确计算和把控,可以咨询营养师制定针对性的食谱。
3.辅以运动:建议以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作为减重的运动方式。这是成效的关键。
3.1每天至少 60 min 中 - 高强度有氧运动,比如跳绳、游泳。
3.2每周至少有 3 天高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动感单车、搏击操等。
3.3每周 2~3 次抗阻运动和骨骼负重运动,可以借助器械,如哑铃、沙袋、橡皮筋;也可以是抵抗自身阻力的运动,包括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引体向上、蹲跳等。
3.4等身体逐渐适应之后,可以将两者相结合,效果更好。
结合《微习惯》自我调整-坚持下来的秘诀
我将我身边几位同事和朋友(均为男性,不惑之年已过)的实际情况描述一下,个人身体隐私,只知道有脂肪肝,不知道程度,不好乱说。
知道他们通过自己的专属方式,都能在来年体检中减轻或者消除脂肪肝,我认为也是很厉害的。分享交流一下。
我个人认为,他们能自主自愿坚持这么久,而且以往关于健康出发点还有所不同的。
有爱运动的户外驴友俱乐部的,也有崇尚“生命在于静止”观念的,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最后应该都是受益于《微习惯》,正好和我前几天看到的那本书《微习惯》传递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同事A:烟酒不沾,不喜欢运动,公司体检查出脂肪肝,被爱人勒令每天晚饭后步行一万步才能回家,我笑着打趣说:“那你们两个手拉手,继续二人甜蜜生活”。人家苦着脸说:“她不去,说要在家收拾东西,也不给我做好吃的,看把我腿都走细了”。
第二年,脂肪肝降低一个档次,所有的衣服都可以淘汰了,而他本人也爱上了这个散步的形式,从开始被迫地走个上万步,到后来还在小区玩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说感觉颈椎肩周都明显舒服许多,真是皆大欢喜!
同事B:抽烟不喝酒,喜爱运动,口味偏油腻。户外运动爱好者,体型魁梧,公司体检查出脂肪肝,先是郁闷了一会儿,然后自我调整饮食结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把以前喜欢吃的都戒掉,换成医生推荐的吃,还要吃出新境界”
同事B本身就是家中大厨,想着自己掌勺,家里三口人都是一个体型,自己已经被身体预警了,那就亡羊补牢吧。逐渐少油限糖减盐之后,依然不影响饮食口感,一家人一起相互夸赞,吃得还是嘛嘛香!
第二年,脂肪肝降低一个档次,身材还是那么健硕,没有像A那样瘦身明显,但是精神好像更足了。
总结: 热爱生活有很多方式,但最直接的只有一种,带着健康的身体与自己有趣的灵魂来一场不离不弃的马拉松吧!我在等你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