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荆门的记忆里好像没有人为我过过生日,也许是姑奶奶不太重视生日,也许是过了但是我因为年幼所以不记得。
最开始对自己的生日有记忆是回了老家上小学之后。在生日这天,妈妈会做一盘糖醋排骨给我吃,这个菜在那个年头基本上只有年夜饭才会见到。
我最喜欢的菜其实并不是这个,但是我了解这是妈妈的爱意的表达,所以还是会心怀感恩地吃下。平时总是对我动辄打骂的妈妈,在我生日这天,也会对我温柔一些。
当我独自转学到荆门之后,基本上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人问过我的生日,也没有人为我过生日。
只有一次,是在高二的时候,在我生日那天,我忍不住跟当时的同桌瑜瑜提了一下,只是想多一个人知道一下这个特殊的日子而已,能得一句“生日快乐“的祝福就行。
结果那天刚好是周六,我们不用上晚自习,而且住宿生这天晚上允许出校买些东西。瑜瑜家境不错,是本市的走读生,为人也比较慷慨直爽。她得知后立马就说要出去请我吃饭庆祝一下。
她知道我家境普通,平时用饭卡都省吃俭用,所以借着我的生日就想带我吃顿好的。她还喊了两个女同学,我们四个人就出去下了馆子。那是第一次有同学为了庆祝我的生日而请我吃饭,让我感受到自己并不是没人在乎的。
大学时,我住在四人间的学生公寓里。我们四个人玩得很要好,无论谁过生日都会一起庆祝,而且寿星会提前告知另外三人最近想要的三个心愿,大家就自己认领了心愿去买来做生日礼物。
礼物其实都不贵,因为我们都是在下半年过生日,所以基本上都是手套、围巾、润唇膏之类的。不过因着这几年的共同庆祝彼此的生日,我们的友谊加深了许多。
寿星也会请大家一起出去吃顿饭,一般也不贵,路边摊、麻辣烫都吃过,吃的就是一个聚餐的氛围。
我有信仰是在大一下学期,因为读书早,所以当时才17岁。后来,我的18岁生日当天是在干妈(就是H老师)家度过的,陪着一起的还有我的舍友和另一个同班的女生宿舍。
干妈为我买了一个大蛋糕,还送了我一本书。其他同学也都送上了我之前心愿单上的礼物。我在吹蜡烛之前虔诚地许愿,内心非常喜乐和有信心。
大概是因为这是我有信仰之后的第一个生日,又是成年生日吧。当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和他预备的另一半在一起,因为我实在是太渴望有人爱我了。
主回应我的心愿其实并没有用太久,第二年我的19岁生日后不久,我现在的老公就跟我表白了,我在认真dg了一天后就答应了他。
从那之后,我的生日就不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过了,基本上都是两个人过。因为我们俩的生日比较接近,所以我们就会挑个中间的周末一起过生日。一个小蛋糕是必须买的,也会出去吃一顿好的。
老公其实并不是很有仪式感的人,他自己的生日基本上和平时没什么差别。但是为了我,他开始每年陪我一起过生日。
我也会在生日这天提出我的一个礼物心愿,然后他就会陪我去买,我挑好了他付钱。我虽然想要惊喜,但是老公并不擅长送礼物,经过一些失败的送礼经历之后,我们就达成了一致,我挑他买。
我们刚开始工作的头几年,因为城市变动比较多,所以都比较穷。但是生日那天,我们还是会买个最小的蛋糕,一起找个风景秀丽的公园石凳,一起许愿吃蛋糕。
当有了儿子之后,我们俩的生日就变成儿子吃蛋糕的日子了。我是因为要减肥,所以不怎么吃奶油蛋糕了。老公是根本不爱那种甜腻的食物。所以我们还是会买个小蛋糕,只是都进了儿子的肚子里了。
我们通常会为过去的一年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感恩,然后再为新的一年的愿望dg。这些交流在我看来,比吃蛋糕更重要更宝贵。
每个生日,都是我们经历了一年恩典的证明,也是我们成长的记录。所以,生日不仅是为着肉体生命的延长而庆贺,更是为着对人生的感恩和期盼而庆贺。
因着生命中有爱人的陪伴,生日才变成了温暖的仪式。
因着生命中有他的看顾,生日才能数算许多的恩典。
因着明白未来的路通往哪里,生日才能许下有信心的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