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梦想的读书会是什么样子的?惠雨姐抛出了这个问题。(带着两孩子赶了3小时高铁)

为了这个问题。(吐舌头)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更是终身提问者。
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的阅读效率是最低的。首先我们得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因为学习最终是为了去解决某个问题,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更高效,更加根本。
某人抛出一个问题,大家去帮忙找答案。但是这样,往往会因为惰性或者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不会去进行下去。人有保护机制,往往不会因为目标不明确的事而不花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所以目我们读书会意在帮大家构建底层思维模型,那种走到哪都能有用的知识,像概率,演讲,思考问题的方式,人性等等走到哪都能用,要学就去要学这样的知识。而不是这里能用到另一个地方就没用了。 目前我们读书会是公益性的。
选择怎样的书甚至比怎样去读更重要,我们读书会也在帮大家选出高价值的书,由书友领读。不断帮大家构建底层认知系统。
惠雨姐说,去年自己领读过一次后才领悟了读书该怎么读。于是我也认领了一次。
认领其实挺累的,据说惠雨姐一次写到半夜三点,发给工作人员。第二天那么多人等着看呢,亚历山大。
目前Ria拆书法提交作业还是蛮好的。
不知大家有没听过photo reading,所谓的高效阅读法。
photoreading:
豆瓣上一个朋友的分享。
当你打开一本书快速翻阅时,跳出来进入你视野的词汇,就是你最需要最想知道的内容,这也许无法解释的很清楚,但是先让自己相信这回事,把这件事当做前提,再开始学习影像阅读法。
对自我的肯定,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摒弃那种必须逐字阅读的习惯,而是建立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并发自内心地相信这种快速阅读的方式是有效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很充分的理解书里的内容并完成高效学习。
实践方法
完成了上述的思想准备后,就是真正的photo reading阅读法的实践步骤了。
1. 准备
当我们要去做演讲,工作汇报,面试时都会提前准备,但回想一下,阅读的时候是不是从没有准备过?
除了一些消遣类小说读物,大部分阅读都需要检验阅读效果,也就是要解决一些我们的问题,达到阅读目的。
准备就是先问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问题想得到解答?
2. 预习
预习需要1~2分钟,翻阅目录,大致了解书中讲的内容是什么,并判断自己是否要继续阅读,没有价值的东西可以通过这个步骤被筛掉。
3. 影像翻阅
-准备进行影像翻阅。
-进入快速学习模式。
-进行开始时的自我肯定,确信“我能做到”,在心中默念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进入“摄像焦点”状态,用橘子集中法使意识安定下来,看到悬页。
-保持稳定的状态,一边默念,一边有节奏地进行翻页,进行缓慢的深呼吸。
-带着成就感结束影响翻阅的整个过程,并进行自我肯定。
4. 复习
-重新翻阅目录,每翻10-15页,就找出令你感兴趣的触发词。
-针对自己有兴趣或者想要了解的信息提出一些问题。
5. 激活
-经过复习后,一定有些特别令人好奇的问题,我们下意识地会想要立刻去寻找答案,但是,一定要克制立刻找答案的冲动,而是进入“生产性休息”,20分钟或者一晚上都可以。
-重审复习步骤中自己提出的问题。
-用“超读”去阅读那些让你在意的部分,用“摘读”阅读那些让你产生灵感的部分,寻找自己提出问题的答案。
-将文章要点归纳为思维导读,使其视觉化,也可以探索更多维度的激活方法。
接下来怎么阅读?
1. 每天影像翻阅1-5本书,每本书3分钟,坚持进行1个月以上,感受自然激活。
2. 同主题阅读:每个主题选定4本书,影像翻阅后交叉阅读,提炼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主题思维导图,总结出自己的收获。
3. “5天测试”:把一本书的影像阅读法拆分成五天进行。
-第一天,做准备并进行影像翻阅。
-第二天,在一分钟之内进行准备、预习工作,再进行影像翻阅。然后,用10-15分钟做复习步骤。
-第三天,做准备并进行影像翻阅。接着,在30分钟内完成“超读+摘读”。查看触发词。
-第四天,做准备并进行影像阅读。花30分钟进行“超度+摘读”和跳读整本书。查看触发词,追加新问题。
-第五天,做准备并进行影响阅读。寻找并确认有没有想进一步读的章节。再次运用”超读+摘读“和跳读进行阅读,针对问题寻找答案。用最后10分钟制作思维导读,尽量简单。
最后,Photo Reading的关键是:放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