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留给我们什么?
陪读,是中国教育特殊的一个现象。陪读体现出了我们的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究竟陪读能给给我们带来什么?值得我们思考。陪读让我感到可怕,因为一个不懂得教育的家长,这样做,不但会毁了孩子,更有可能毁了整个家庭。陪读就像一个不懂医术的大夫,面对一个病人却要不懂装懂的,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治疗。如果运气好一点,碰到的病恰好需要这种方法治疗;如果运气不好,可能治疗的时间越长,对病人的病情延误越大。我们的陪读,和这差不多。不过,危害更加严重。
其实,陪读不是我们父母重视教育,而是我们的父母急功近利的表现。我们的父母没有为孩子考虑,而是为自己考虑。我们父母让孩子背负着他们的期望,背负着他们的遗憾。他们把所有的不满足都寄托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帮他们实现。我们的孩子被父母绑架了,孩子完全没有了自由。尤其说是陪读,还不如说是软禁。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陪读者的监视之下,孩子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就连简单的和同学玩耍,也要征得陪读者的同意。孩子们的活动除了读书、写字就没有其他。陪读者经常说的话是,我都把家抛弃供你读书,你不好好学习,你能够对的起谁?我们的孩子背负着太多的东西,尤其是感到有点愧疚。孩子一点不高兴,因为他们肩上背负着很多的东西,容不得他们去快乐。父母陪读,还不是希望孩子考得好一点,自己的脸上有点光,能够在村里头抬的高一点。我们的父母为了自己脸面,把孩子绑在应试的轮子上,容不得孩子选择。我们的父母是自私的,他们剥夺了孩子的正常的玩耍和成长的权利。自私的父母却打着为孩子的旗号,伤害着孩子。而且更为可悲的是,我们的父母还固执的认为,自己这样做事为了孩子,没有一点私心。其实,如果真的为孩子好,应该尊重孩子,让孩子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家长的方向去发展。
陪读,给孩子带来了太大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背负负债的感觉。陪读是父母认为的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陪读对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为作为陪读的孩子,任务就是读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做家务。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读书就是为了让别人为自己付出。自己只要书读得好,就没有必要为别人服务。这样的孩子很自私,不能够体谅家人和他人的感受,会形成一个自我中心的人。这样的孩子会很可悲的,有朝一日,他们的书读到一定程度,就是博士。他们会感觉到很空虚,会感到失去人生的意义。因为在他们的大脑中,读书就是人生,读书就是完成父母的命令。当他们不再受别人的支配,去让自己做主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很茫然。这样的家长很可悲,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孩子的身上,假如孩子不能够完成他们的心愿的时候,他们会很失望,甚至绝望,因为他们是孤注一掷。其实,教育的目的不是考取大学,不是有个好工作,不是拥有很多的财富,而是让孩子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与学历、与金钱、与名利没有关系,只有心态有关。只要你认为自己很幸福,你一定幸福。教育应该让孩子拥有发现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陪读,剥夺了孩子和家人的关系。本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孩子们会在各个方面受到教育。一个人的成长,不能够被孤立。最理想的应该是放学后,孩子能够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坐在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谈论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起分享自己的趣事。这种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情景,应该是人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作为家长,却剥夺了孩子拥有这种回忆的权利。难道我们要给孩子的童年就是和某一个亲人待在一个狭小的房子里,除了吃饭,再也没有什么回忆?多么枯燥和乏味的回忆!陪读,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有缺陷,尤其是孩子和别人的交往能力,分享能力,亲和的能力。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在一起,而不是把我们分开。教育不是为了制造一个高分的人,而是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人。
当我们把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带着离开自己的家乡,去陌生的地方求学。不知道孩子的根是什么?这样会留给孩子怎样的童年回忆呢?孩子有没有家乡的概念?我们的家长的付出能否得到孩子的理解?孩子和父母,能否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后悔呢?陪读,一个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的时候的无奈的选择,但是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