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事业单位VS 企业公司
在众多的个案咨询中,本人遇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许多在事业或国企单位刚工作1-3年的来询者,他们的困惑是不喜欢现岗位的工作,工作环境简单没有挑战,晋升机制不透明,关系影响太大,太多的人情世故,所以不能再待在那了,急切要跳转出来,找寻更有前景的职业与未来。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什么呢?到了中年阶段,或者差不多工作10年左右的职场老鸟们,在职业再次转型或者重定位的时候,咨询经常会遇到两个方向的决策纠结。一个是原职业的企业工作,另一个是事业或国企这些有着稳定环境的单位的新选择。或者与之相似的还有自己创业到一个瓶颈,是继续坚守还是去猎头推荐的企业单位任职高管。
我要进攻还是防守?一少一壮,形成了围城现象,困惑点截然不同,究竟为何?年轻人的浪漫冒险情怀我们易懂,但中年进与退之间的思量却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询小伍,男,36岁,一直从事技术类工作,在领域内已经是专业类人才了,在原单位工作很长时间了,到了天花瓶颈,最近跳槽,先是面试了一间类似的公司得到了offer,期间同时也通过了一个事业单位的面试,然后在这两个offer的抉择中,小伍纠结了,究竟选哪个好,各位读者我们一起和小伍分析一下。
公司占优的地方是给的薪金比事业单位高一些,做回原来老本行技术方面还能精进,事业单位的优势也简单薪金低一点,但是工作稳定不受裁员的威胁,工作相对轻松,加班少,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劣势方面公司竞争激烈,工作繁忙压力大,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追赶更是厉害,无形中未来的风险巨大,担心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事业单位方面,因为之前并没有这类性质单位的从业经验,是否适应是个问题,而最担心却也是事业单位晋升空间,如果一直都没有发展,会造成自己生涯的断层。
小伍已经成家,小孩上小学,房子也需要供款,日常开销颇大,自己的职业已到一定的层级,再向上就是技术总监或者往管理层的方向走了,如何定位自己尚未有清晰的规划,但是对于加压的工作环境已经有些厌烦,这种工作状态还能承受多久自己也没有定论,虽然希望收入能高一些,还能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以应付未来更多大的开销,但另外又不想维持太累的工作,能有一定的生活空间,只是这两者不能兼得,然后就缠绕在一起了。
我们经常会探讨来询们的期待,以此希望了解来询希望的未来生活与工作的要求因素,在这些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期待中,既有依存的职业战场血性,但也有着向往平静港湾的心素;问家人他们希望你稳定没压力,问同行他们倾向再搏一搏;社会化的意识告诉你年轻就去闯一下,上年纪了就不要折腾了,众多答案小马过河,最后还是回归自己!
决策类的案例中有几个层级的来询者,第一层级有明确的倾向,只是能力或适应的问题,这类我们帮助梳理能力与分析阻碍就能解决问题;第二层级是不清楚两个选择的情况,需要对相关的要素进行拆解与澄清,这层级的问题解决后可能会演变成第一层级或第三层级的问题;最后第三层级是所有的优劣势都知道,都分析过,都思考过,但是就是作不了决定,变成了鱼与熊掌的哲学问题了,那么可以有一种方法能够破解吗?作出那不后悔的选择?
有一种方法-机率盘算,成功的机率多大,失败的可能多少,然后更重要失败风险的接受程度是怎样的。将感性的认识转成数字化的理性直观对比。
我与小伍一起分析盘算起来,维持技术型的岗位,大概率的能在技术岗位上做到总监职位,或者转到管理的岗位,但另外的风险就是面对公司调整或裁员,小概率但一旦发生就会很被动甚至走向困局;而事业单位也是大概率的稳定,收入提升不多,压力不大,而风险则是晋升渺茫,人际关系与业务需要适应,最大的风险其实是若不能接受事业单位的工作,再想跳槽出来做回老本行,大概率的找不到现在的机会,事业单位的工作成为消失的X年。
小伍最后沉思了一会,做了个决定:“我还是去做回老本行吧,做熟悉的事情反而更有安全感,未来的挑战我提前规划准备一下吧。”
在一开始的时候,小伍一直在谈之前工作压力太大,想找个稳定轻松的工作,似乎理应倾向事业单位,对于这个决定,我并不感意外,在众多决策类咨询中,当我们把所有信息都全面罗列,深入分析后,最后选择的并不是得分最高的那一项,或许这就是生涯咨询的作用吧,通过系统的梳理后做出基于理性与感性的交互决策,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不后悔的决定吧。
后记:作为我认为的中年是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一定就是要进击发奋图强吗,安定防守就是一种退缩吗,不对,我认为黄金时代的概念是作为一生中的巅峰时期,能力、精力、资源等都是最优的情况下,我们理应作出分配这些优势最佳的决定,以期实现可能的人生目标与衔接未来下一阶段的退休年老生活,这两者都是无比的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