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抽点时间带孩子去大自然走走,她似乎也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每天一起床就会说:妈妈,我们今天去抓毛毛虫吧!我当然欣喜。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每天出门不是形形色色的广告就是各式各样的电子玩具。
有一段时间她对那些电动生出了明显的好感。
当然这也深得很多家长喜爱,因为孩子一进游乐区,家长就可以安心玩手机了,我却无法心安理得的这样糟蹋孩子。
0-3岁的孩子处于一个相对无我的状态,孩子的精气神和节律与父母乃至整个生活环境的状态是同步的。
当孩子长期处于高频率的震动中,孩子的精气神就会被慢慢耗损掉。
所以经常见到很多孩子暴躁、易怒、心急,再加上这个焦虑的社会环境,孩子更加难以静心。
而静心才养神,心神安定,孩子的身心才会健康发展。
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一节课40分钟,大多数人是坐不住的。
从窗外走过的陌生人,或者爬进教室的虫子,都不会逃过我们的眼睛。
可想而知,老师讲的那些东西我们又吸收了多少。
越小的孩子专注力越弱,对于0-3岁的孩子,保护专注力比培养专注力更重要。
孩子的专注力是如何被破坏的?
孩子的专注其实就是被你这样毁掉的!吃
为了让孩子吃饭,父母的招数无所不用其极。
有放着电视边看边吃的,有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的,甚至在公园玩耍,坐在摇摇车上,妈妈都能端着碗喂饭。
且不说这样随心所欲的进餐习惯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关键是这样吃进去的东西孩子都不知道是什么。
囫囵吞枣毁掉的是孩子的口腔和胃,当边玩边喂食的时候,孩子就像一台机器,失去了对食物的欲望和对身体的控制。
玩
每每在户外见到很多家长会“教”孩子怎么玩。
“宝宝,你看把这个沙子倒到这里面…”
“宝宝,这个不是这样画的…”
“宝宝,你渴不渴,来喝点水”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在玩乐中探索和发现是天性,当你“教”的越多,孩子就会越发被动,直到失去自主探索的欲望。
当孩子自己玩耍的正起劲的时候,家长总会自作聪明的出现,“宝宝,你在玩什么呀”“这个不对,不是这样装的”,然后拆掉孩子的玩具,自己正确的示范起来,孩子就在无语与挫败中默默走开。
睡
很多时候大人会以自己的标准来安排孩子的睡眠时间。
比如明明还在熟睡的孩子,却因为天黑到了洗澡的时间,就一定要把他弄醒。
只为了在这个时刻按规律洗澡,换位想想,你睡的正舒服的时候,有人非要拖你起来还丢水里。
这么大的刺激回馈的当然是被激怒和起床气。
久而久之,不仅孩子的睡眠质量会下降影响大脑发育,孩子的性情更会负面化。
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很重要,但生活是多面体,比起墨守陈规我更愿意看到一个睡足后开开心心的孩子。
孩子的专注其实就是被你这样毁掉的!孩子的专注力都是大人自以为是的干涉而被破坏掉的,归根结底还是尊重和边界感的缺失造成的,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是从属。
这样做不仅仅是专注力,这些干预的后果往往是孩子安全感不足、怯懦、在家小老虎,出门变小猫、不敢表达自我。
如何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自己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和盲目参与,当孩子主动寻求帮助的时候,及时回应孩子就可以了。
就算是在看电视,也不要当“解说员”,孩子看什么,尊重他的意愿。
当因其他事情需要关掉电视的时候,提前跟孩子沟通好。
“看完这一集我们就要出门咯”,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当他感受到尊重后,自我就会得到充分展现,那么孩子的抵触和叛逆就会相应的减少。
慢养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好性格。
多数时候大人因为各种事情会忽略孩子的需求,如果我们愿意给孩子表达清楚需求的时间,多多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听孩子讲话。
慢慢说,好好说,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在这种关注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为你在关注,孩子就会专注。
选择太多,就会失去探索的兴趣。现在的孩子不缺玩具,而正是家里这些成堆的玩具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有这样一种现象,类似的玩具别人手中的才是最好的,最想拥有的。
这就说明,孩子的玩不在玩具本身,孩子想抢小朋友的玩具,只是想跟小朋友玩,因为当你买回一个一模一样的时候,孩子玩几下就再也不愿拿起,这种现象其实表达的是一种交际需求,而非欲望。
当你把孩子丢在一堆玩具中,幻想他可以独自玩耍几个小时的时候,就真的只是幻想,他会哭着来骚扰你,孩子要的不是一览无余的景象,要的是值得探索的过程。
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回归自然
我以前也会开一些游乐场的会员卡,把孩子丢里面让她自己玩。但面对这些花花绿绿的人造玩乐场所,我心生疑虑。
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对于一个充分发展自我的孩子来说,这些静止的东西不足以激发探索欲望,而那些闪现的电动,百害无一利,耗损了孩子的精气神,孩子的专注力会越来越弱。
最好的玩中乐就是让孩子回归自然环境。
孩子的专注其实就是被你这样毁掉的!当孩子面对自然环境时,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危险与诱惑给了孩子巨大的开示,循环渐进的引导生命回归和成长。
就像动物一样在大自然中慢慢领会生存的规则,感知行为的边界。
现在的孩子都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中畏首畏脚,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探索的天性,当孩子真正面对危险的时候,孩子已经失去了判断的本能。
2岁左右的孩子现在对下水道口、水管、垃圾、虫子等等这些大人眼里的“探索禁区”相当感兴趣。
有时候会对着一根废弃的水管发呆,会拿起棍子戳毛毛虫,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了?”
“妈妈,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哦,我知道了,是小鸟的叫声”…
对孩子来说,这种探索是放松的,愉悦的,能激发她对世界万物的思考。
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环境里的孩子心性是稳定的,所有负面的情绪会消失在这个宽阔的天地中。
滋养孩子天性的同时,也在自主探索里回归人性和真实世界。
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专注力训练,我时常在分享和唠叨陪孩子读书这件事,关于我的失败和收获。
看着孩子的专注力从3分钟到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阅读,我还是很欣喜自己的坚持。
记得她1岁半的时候我就买了这些针对专注力训练的书《鸭子骑车记》《谁藏起来了》《小金鱼逃走了》。
说实话,我最不喜欢《谁藏起来了》这本书,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差异很小,辨识度不高。到现在她还把绿色的河马说成青蛙,当然我也不去矫正。
书拿回来读了两次就放弃了,再也不想拿起。
然而这段时间她自己主动拿起这本书要我读,我卯足耐心读起来,“找到了”“我知道”“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些欢呼大大激发了我和她的探索欲望。
这本书很考验记忆力和观察力,要完全利用这本书可以耗上40分钟不为过,她竟然有意识的记下了所有动物。
然后一一进行到最后,对答如流,印象最深刻的是识别谁生气了那一页,她一眼就发现了。
果然孩子是读图读情绪读世界的高手,而在这样专注的陪读中,我和孩子心绪平稳而舒缓,彼此收获。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表达的是,孩子需要有质量的陪伴,需要父母花心思,孩子才能安心的沉浸在她的小世界里尽情发展自我,这样的孩子内心才是富足的。
我始终相信:只有专注的人,才能心无旁骛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公众号:一豆一苗(susie1504)
更多婚姻解读、高质量育儿,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