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通感和比拟

作者: 雨子1983 | 来源:发表于2021-08-28 21:59 被阅读0次

有人用通与不通来谈诗论词。我却想说意境美很重要。要打破陈规,别出一格。偶尔落石惊音,也未尝不是一种滋味。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通吗? 夸张的没一个是通顺的。

古诗里常用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里,大家比较熟知的是通感和比拟。今天来写写这个。

借用百度词条——所谓通感,是面对事物时把所有感官都联系起来的体味的一种修辞格。所谓“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眼耳鼻舌身不过是接受外界信息的天线。当情深意浓的时候,谁又会细分这些?因为佛曰,相由心生。感官不过是表象。就连“意”,都是根。只有六根清净了,我们才能由表及里,剥丝抽茧。把要传达给你的,原原本本送给你。

比如,

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林逋《梅花》)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风随柳转声皆绿,麦受尘欺色易黄。(严遂成《满城道中》)

香气是可以压过来的,空翠的颜色是可以弄湿衣服的,声音是可以染上颜色的。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归去来后。又无所谓山与水。可以看暮钟晚,可以听鸟雀飞。象总是在心外的。

如用通与不通来说话,那么上面皆是不通。也许只有循规中矩,歌功颂德的御制诗才是皆通的教条文本,束缚在条条框框里,没有惊人之语。

再说说比拟。拟人或是拟物。我们可以把人比作物,也可以把物比作人。皆是为诗的主题服务。我们看到一个人貌美,我们就说她如花,说她清水芙蓉。我们看梅花,却要说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缟袂相逢半是仙。(高启《梅花九首》)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高启《梅花九首》)

我们看到西湖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又如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颁《新晴》)

如用通与不通来说话,那么上面皆是不通。但我们却又喜欢这些貌似不通,细思却极为合理的写法。因为这些诗句,终究不过是通向我们灵魂的工具——一座桥,一架彩虹而已。你可以踏踏实实,也可以天马行空 。关键是,我的诗能否走进你的心。

相关文章

  • 诗歌中的通感和比拟

    有人用通与不通来谈诗论词。我却想说意境美很重要。要打破陈规,别出一格。偶尔落石惊音,也未尝不是一种滋味。 白发三千...

  • 想让诗歌在报纸副刊上露脸的亲们看过来(4)

    报纸副刊诗歌创作技巧之比拟 文∕张冬娈 在诗歌创作中,包括移觉在内的很多修辞都被广泛运用。诸如比拟、博喻...

  • 诗歌修辞之比拟

    比拟的修辞手法,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拟人修辞手法能够赋予没有生命的客观物象以人的行为与思想情感,进而使...

  • 诗歌中的通感,感觉错位的艺术

    江弱水老师在《诗的八堂课》滋味第二一堂课中提到,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对一种感觉的刺激会触发另一种...

  • 君诺讲稿《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

    大体上来说,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

  • 想让诗歌在报纸副刊上露脸的亲们看过来(6)诗歌创作技巧之拈连

    诗歌创作技巧之拈连 张冬娈 关于诗歌的创作技巧,前面几篇文字中提到了移觉、比拟和博喻。这次再接触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

  • 诗集推荐/我的生命曾是一场盛宴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兰波的诗歌 读兰波的诗,好像能看见夏日烟火,字里行间迸发出热情与张力,那些奇幻的想象和通感都太适合...

  • 诗歌系列(四)-通感1

    我们知道,诗歌是“语言艺术”这顶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古往今来众多的大文豪家都痴迷、迷恋于诗歌的对诗作赋...

  • 锐老师解读2019天津卷14-15题

    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素材 【素材解读】 今年古代诗歌阅读所选诗歌是唐朝杜甫的《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这是一...

  • 我不会写诗

    对于诗歌 我是个门外汉 它的游戏规则我很懵懂 什么通感含蓄更是朦胧 我只是喜欢把文字码成诗歌的模样 我不会写诗 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歌中的通感和比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yi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