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点不爽,事情是这样的。项目上来了施工经理(原来一直是我在做现场服务),他一来就指出施工单位准备不足,现场完全跟不上进度。虽然这话不是针对我,但毕竟前期是我在现场负责的。其实我跟施工经理私交还是不错的,在他来前针对现场的进度情况我也做了督促和反馈。我内心也知道他可能就事论事,或需要“找事”打开突破口,还是郁闷了几天。
惊喜总是突如其来的,值月生廖玉华战友的第二天阅读打卡,让我忽然明白了。万维钢精英日课中提到:幸福=“贡献感”,幸福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来自于对共同体发自内心的“贡献感”。村长、医生、助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助手盯着村长,去与村长比较只会是自寻烦恼。如果他明白每人都有属于自己对村庄的“贡献”,也就瞬间有了自己的幸福。我前段时间的苦恼不就是自找的吗?我本来对项目这个“共同体”就有贡献的,理所当然的就有“贡献感”,就是被共同体认可的幸福呀。
【8月12日李树立打卡】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医生的助手,医生还是村长,都是被别人羡慕的对象。从幸福=贡献感来看,除了他们三个人每一个人村民都是幸福的。在村庄这个共同里面可能贡献感少一些,但是对于家庭这个共同体来说,贡献感是非常大的。
在现在的社会里,我们除了家庭、工作单位这些共同体以外,在网络上还有各种这样的社群共同体,甚至有些人连面都没见过,在里面也有很强的贡献感。
自杀的人是因为他感觉与社会脱离,没有人需要他。其实在文中,我们看到就是久病卧床的人,只要他还在,他就对家庭有贡献感。这个贡献感,不是说他自己的感觉,而是他的家人切切实实的感受得到的。
今天我的小确幸:上午自己的一句提醒而避免了后期的返工。
在现场嘈杂的环境中,认真的阅读这篇文章,认真的写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我今天的幸福时光。
这是我当日打卡的记录,当天我真正的确幸是摆脱了几日郁闷的情绪,像一下卸下了身上的重担一样。出于人的全能自恋,每个人都心里想的自己是好的,是受人拥护的,而别人是只能比自己差。而现实却往往相反,总有人比自己地位高,总有人比自己更有钱。人要幸福,就找寻属于自己的共同体,家庭、单位、爱好小圈子,在这个圈子里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被需要的人就是幸福的。
阿德勒的哲学给出了生活的本质就是自己选择意义,从而选择自己的生活模式。认真,是最基本的态度——是对自己的态度。这让我想起了士兵突击里面,许三多说的那句话: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的事情。本来活着就是为了自己却我们往往陷入为别人而活的怪圈里。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更是指出: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如果这是我们的生命意义,那么我们活得必将越来越洒脱,越来越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