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至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静,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终南山:秦岭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位于西安市的南面,又名太乙山,是道教的重要发祥地。李唐王朝一方面认老子李聃为祖先,另一方面又利用道教牵制佛教,再加上皇帝都有长生不老梦,所以十分崇奉道教,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建设终南山。不仅皇家投入,民间的达官贵人也在终南山投资置业,有名的如王维的辋川别业。终南山不仅在地理上距离首都长安很近,是连接中央与西南的重要通道,而且在政治上也有其特殊意义,有“终南捷径”的典故,在那里隐居出名,再被举荐应召是一条当官的门路。对于这条捷径《晋江县志道光本》有一段议论非常精彩,分享给大家:
论曰:终南捷径,古人所讥。彼盖以隐为市,非真隐也。晋邑枕山襟海,怀奇不仕之英,往往而有。或时事所激,有托而逃,或遭逢不偶,甘心自晦。夫岂尽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而逃之深山穷谷哉?即结庐人境而萧然自得者,亦无非隐逸也。清风峻节,千载而下,犹令人慨想之,安得以仕隐分途而忽诸?
新闻报道,如今的终南山又热闹起来了,许多人在那里隐居,俨然又成为了隐士的圣地,其中有真有假,吸引了许多游人前去一探究竟。游人们有没有寻访到大贤我不知道,总之这份热闹真是古今如一。只是今日终南山上的隐士到底是“真隐”还是“市隐”,我也是傻傻得分不清。
斛(hú)斯山人:斛斯是复姓,大概是一位鲜卑族人,山人是对隐居者的称呼。就是这位斛斯山人招待了我们的大诗人李白过宿,喝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起首就点题中的“下”字。诗人白天上山,山上一片碧色。暮色降临,山中的明月跟随行人下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却,回转,返回的意思。却顾,回过头来看。苍苍,碧山披上了暮色,一片苍苍茫茫。翠微:青山飘渺的样子。回望来时的路,暮色青山一片苍茫飘渺。为什么会有苍茫飘渺之感?我想一是因为山上的植被长得茂盛青翠,二是暮色降临以后山中的云雾之气开始升腾。在暮色和水雾的双重作用下,才有了这苍苍横翠微的景色。
相携至田家,童稚开荆扉:题目里面的“过斛斯山人”里的“过”是“经过”的意思,还是“访问,探望”的意思?如果是经过的意思,那么这次留宿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纯属偶然。如果是访问,探望的意思,那么就是特地造访。假如是第一种情况,那么就是下山路上偶然遇见了斛斯山人,和他相互搀扶着回家;假如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就是斛斯山人知道李白要来,所以出门远迎,然后一起搀扶着回家。还有一种情况是斛斯山人和李白先是一块儿上山,然后再一块儿下山。无论哪一种,都有些牵强。问题就出在相携的对象是谁上。有一种说法,相携的对象不是指斛斯山人,而是指山月。
携有牵、引、扶持的意思,也有连接、随同的意思。“山月随人归”是月解人意,“相携及田家”是人亦有情。
如此一来,“过”无论是“经过”,还是“拜访”都与“下”字不矛盾了,不会出现李白和谁一起上山下山的疑惑了。他就是一人上山,一人下山,下山的路上会经过斛斯山人家,而李白显然与山人相熟,不妨前去探望一番,顺便借宿一宿。荆扉,柴门的意思。李白携月而来,小童开门迎接。
绿竹入幽静,青萝拂行衣:前面写山用了碧和翠,这里写植物用了绿和青。明明是诗人在动,但却写植物动,用文字营造出了电影中第一视角的动感。我们也能感觉到李白健步如飞,丝毫不感疲惫,可知他对这庭院的熟悉,行走起来没有丝毫的迟疑。
青萝欢言得所憩(qì),美酒聊共挥:到这一句我们知道李白和斛斯山人见上面喝上酒了。俩人聊得非常投机,来这里过宿真是来对了!一个“挥”字尽显当日风流,这酒喝得多么痛快洒脱啊!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长歌,引吭高歌,声调上引,拖得很长的歌唱。吟松风,吟唱《风入松》曲,也有歌声随风入松林的意思。一曲唱罢,抬头仰望,月上中天,星光希微。写星光除了交代夜已入深,酒近尾声,还暗示诗人不忘随他而来的山月,此时抬头,不是为了看星光,而是为了看山月。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陶然,乐融融的样子。忘机,道教用语,忘记世俗的机巧和狡诈。我呀醉了,您也很快乐,让我们一起忘记那些世俗的纷纷扰扰,像这样快快乐乐的醉倒!此时诗人已醉,真不知是对月还是对斛斯山人诉说了,不由得不让人想起诗人《月下独酌》的诗句:“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可能是李白二入长安时所作,他走了“终南捷径”被玄宗征召为官,本以为可以大展雄才,没想到玄宗只把他当作一个陪玩的清客,而不是匡扶济世的栋梁,再加上同僚排斥,真可谓“人生在世不称意”,只好找斛斯山人“举杯消愁愁更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