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
松青小窗前,云拍崖两岸。
孤村一线烟,鹤鸣不见山。
——选自我的诗集《山空秋蝉》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生活在平原的孩子更向往大山的幽静……
山很让我很着迷,也许因为喜欢古典诗词的神韵,又或是迷恋《西游记》原文中描写的那样“ 那山真好山,细看色班班。顶上云飘荡,崖前树影寒。飞禽淅沥,走兽凶顽。林内松千干,峦头竹几竿。吼叫是苍狼夺食,咆哮是饿虎争餐。野猿长啸寻鲜果,麋鹿攀花上翠岚。风洒洒,水潺潺,时闻幽鸟语间关。几处藤萝牵又扯,满溪瑶草杂香兰。磷磷怪石,削削峰岩。狐狢成群走,猴猿作队顽。行客正愁多险峻,奈何古道又湾还”。这些文字都让我对山多了一些不一样的遐想,如同一位久未重逢的故人。
山的宁静总会多一些神秘的色彩,我的笔处勾勒过“雨后山间气蒸云梦泽的妙漫,狂风肆虐林海的巨浪,山间小溪狂欢的瀑布,小径旁沉睡着松软的木叶,漫山遍野娇艳的杜鹃花”,这些就是山给我留下的底片,每次向它靠近脑海都能洗涤出令人动容的色彩,每次告别还有融进生命里的五彩斑斓。
“人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的重逢”
生活总有一些熟悉且陌生的风景在吸引着我们,比如小时候我就对语文感兴趣,喜欢日记的安静,好奇山里到底有没有神仙,因为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好奇心,高中毕业我就去了江西南昌读书。
南昌古称豫章,早在高中课本里我们了解过这座城市,《滕王阁序》里面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我们和王勃一起站在滕王阁的视角去领略赣江的蜿蜒与空灵,我的学校就坐落在梅岭森林公园,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山峦,学校的布局是山体台地式建筑,进入学校的过程就是登山的过程,我的寝室是在山顶的21栋,我又住在21栋的8楼(没有电梯),每天不仅是爬山,而且还要爬楼,每天那种感觉就是一个“累”字了得,每次爬到8楼,在气喘嘘嘘之时,站在阳台边极目远眺夕阳下的山黛,曲曲折折若晚风展开了折扇,暮色中的一线青烟,淡淡的如此委婉,这就是山的魅力,远观近看大有不同。
在众多的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庐山,说起登庐山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那并非是有计划的去旅游,而是一次工作出差,工作的内容是给一家旅馆做户外广告设计,我需要实地的去测量现场,然后现场办公。上午驱车两个小时的盘山公路让我有点眩晕,如果你没有在大山里生活过,盘山公路绝对是现实版的过山车,绝对的刺激,随着车不断的向山顶驶去,车窗外面的风景也越来越美。庐山海拔1474米,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透过车窗我看到了山涧的松柏以及行云,宛若脑海中的仙境。
由于是去出差我不能随意去观光风景,很多风景也都是走马观花,唯一让我感受深刻的就是山顶和山脚的气温真是大相径庭,山脚是酷暑40摄氏度,山上也就是10—20摄氏度,由于晚上还要在山上加班,自己仅仅只穿着短袖衬体桖,到夜半之时可谓是“高处不胜寒”。
这就是山,第一次真正靠近它的时候,却有让我措手不及的尴尬,明明是山脚下即使是三伏酷暑,而山顶却已是深秋意寒,那时候在冻的瑟瑟发抖的时候才明白,所谓喜欢不代表真正的懂,对于山的我仅仅只是喜欢它的意境,但登山要做什么准备,其实我并不知道,如古人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永远不要轻视每一座山的高度。
我想对于任何一件事或物,无论你多么喜欢,如果不去身体力行的去体验,即使你再喜欢,也不过是别人口中的空叹!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蓦然回首,离开江西近有四年之久,忙碌的我也就没有登过山(我怎么就这么忙呢?),那一段时光的日记多了一些大山大水之境,而那些山水,恰恰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维度,亦如同朴树在《平凡之路》里所唱的那样“我曾经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是的!我们选择走的每一段路,都不会辜负当时的孤独,如若有一天当你踏着熟悉的归途,山依旧铭记着你脚下的每一步。
未完待续……
ps: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封久违的书信,见字如晤,亦为初见。若阁下欣赏此篇拙文,不妥之处敬请雅正、评论互动。
若问:拜言·秋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