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夜,七夕,篇一

深夜,七夕,篇一

作者: m安明 | 来源:发表于2017-08-30 01:15 被阅读0次

    七夕之美,美在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美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美在漫长的等待迎来了美好的结局。然而,七夕之于诗词却是一种凄美,每逢七夕,不得相见的有情人把悲凉凄苦的情感宣泄出来,化作相思泪,缀成佳作传世。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一说,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更有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美好传说,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每年七月七日深夜,古人遥望天上的织女星和牵牛星,想起他们的美丽传说,无不感叹,作了诸多感人的诗词。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一段情感,我印象中七夕就是由这些诗词组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鹊桥仙》文字自然流畅,语言通俗优美,却又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洒脱豁然,回肠荡气,为爱情诗词中的千古绝唱。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喻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回溯历史,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是李煜的42岁生日,这是他入宋之后的第三个生日。原南唐的嫔妃、宫娥大都从新主人那里请假,不约而同地来到李煜的庭院,吹笛抚琴,为他祝酒助寿。李煜强作笑颜,散发垂眉,填了一首《虞美人》,交给大家歌舞助兴。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但这首《虞美人》词,终于给李煜招来了杀身之祸:宋太宗赵光义见到李煜那些“故国之思”的小词,心里很不爽,赐了一壶“牵机毒酒”,李煜遂亡。生于七夕,死于七夕,“词人之帝”李煜用自己的泪水和鲜血,为七夕这个浪漫的节日,留下了一首最绚烂、最凄凉的宋词。每每读起,愁思油然而生,不能自已。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这是我儿时最喜欢的一首诗,意境清凉幽美,语言清奇雅致,情感朴素自然。儿时的秋月夜,寒意凛然,此诗颇为应景,时常朗诵,虽不晓其意,但读起自有一番情状在心头。此诗在艺术上,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实际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此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这首诗又多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节奏美。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

    七夕,凄惜,这并不是一个十分美好的节日。分离的苦痛,思念的煎熬,对相隔千里的有情人是莫大的伤害。多少有情人因久居异乡而孤苦,又有多少有情人不能朝夕相处而痛苦不堪。七夕,让这思念更深,让这心头的愁绪更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夜,七夕,篇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cz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