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261463/ec64842b9c00f19f.jpg)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上午第四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有关端午的故事。
我给孩子们看了一个有关端午来历的视频,对于端午来历的故事,孩子们虽耳熟能详,但依旧看得兴趣盎然。
前一天我让孩子们回去问父母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今天分享。
闻贤的老家是山东的,他说:“端午那天,妈妈会包粽子,粽子的原料有糯米、红枣,味道是甜的。”
霈铭是广东本地人,他分享道:“端午那天,我家也是要包粽子的,粽子的用料是:糯米、咸肉、赤小豆、咸蛋黄,味道可好了!粽子煮好后,我和妈妈会把粽子送去给亲戚朋友,晚上再邀请亲戚们来我家吃饭。”
瑞轩是江西人,他说:“在我们老家,端午节那天,一大早就要在自家门上挂上艾草菖蒲;上午,住在同一个院子的人会一起包粽子、做米糕;晚上,院子里的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起分享。”
方灿是安徽人,她说:“在我们安徽,端午除了包粽子外,还要做香囊,里面放些驱蚊虫的草药,香囊外面绣上五毒虫,有驱邪功效。”
、、、、、、
“是呵,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端午这一天都要吃粽子,只是口味略有不同而已。把粽子送去给亲戚朋友是分享,邀请亲戚们一起吃饭是团聚,端午也是爱、分享、团聚的日子。”我总结道。
在孩子们的要求下,我也向孩子们讲述了我老家的端午习俗:我的老家在江西,是生活在江西的客家人。端午这一天,我们也是要在门上挂艾草、菖蒲,据说有驱邪作用。我们包的粽子叫作灰水粽,端午前,先去山上摘好箬叶、砍下牡荆树枝,割下种植在门前的棕树的叶子,把它撕成细长条,用来包扎粽子。洗净箬叶和棕树叶条,晾干备用。把牡荆树枝烧成灰,并把牡荆灰用开水过滤,过滤后的水就叫作灰水。用灰水浸泡包粽子用的糯米后,糯米会呈现淡黄色。煮熟之后,粽子的颜色会黄得发亮,口感软软糯糯,还有“脆”感。我们会包几百个这样的粽子,自家是吃不了那么多的,大部分要送人,东家奶奶五个、西家爷爷五个、、、、、、一家一家地去送,与人分享好东西的感觉妙不可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61463/1af1e453d72702e6.jpg)
端午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班上的孩子欧阳伸捧着两个粽子来到办公室,说:“何老师,这是我妈妈包的粽子,带给你尝尝。”
我有些惊喜,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何老师也从老家带来了自家包的灰水粽,请你带回去给你妈妈吃。”
欧阳伸也有点小兴奋,再次印证:与人分享好东西的感觉妙不可言。
语文课上,我把欧阳伸给我的两个粽子和我自己带来的灰水粽拿出来,并告知孩子们这些粽子的来历,我问欧阳伸介不介意我把他送我的粽子分享给其他同学,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介意。”
想要这几个粽子的孩子太多,不够分。有点后悔从老家带少了粽子。
分享,就这样孕育出来了。这也是端午节带给孩子们的体验、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