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学插画到现在,只是经过了短短1个月的时间,而这期间的收获和变化,早已超出画画本身,它俨然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有一天,可以把我内心所想的画面透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那该有多好。
因为这样一个如果,我参加了“企鹅妈妈的零基础商业插画课”。
对于画画,一直会有一个小小的恐惧,总担心自己画不好。明明脑海里浮现的是CG大片,落到笔上,立刻比儿童画还要儿童。比如明明想要画只天鹅,结果一画到纸上就变成了没有毛的小鸡。
现在想来,这多半是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细节,对于周围的事物只是记住个大型,帮助自己辨别,从来没有真正仔细的去留意过他们的结构和细枝末节。想要画的时候,就怎么也想不起事物的完整模样,也就无法画出来。
所以,即使报完了课程,内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真的可以“画”。
第一节课,教的是用AI软件创作线条风的萌漫。企鹅妈妈很会教人,边听课边跟着操作,一堂课下来,也基本能够画得像模像样。自己的初创作品受到了朋友们的认可,我开始对画画这件事,有了不少的信心。那个“不会画画”的标签,被轻轻的掀起。
兴之所致,又接连画了几幅线条风的画。
线条风我开始意识到,周围很多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解构成几何图形的,而一旦了解了它们都是怎么被解构的,那就可以不断的创作出很多的线条风的作品。于是,走在路上看到喜欢的东西和风景,就开始满心欢喜的把它们几何化,玩得不亦乐乎。
线条风之后,就开始进阶到扁平风了。其实扁平风说穿了就是把线条去除。可也仅仅因为这样一个简单的去除动作,画面开始更多变、更丰富、更能赋予意境和感受。
在学习通过扁平风的画面去表达更多的同时,那个“不会画画”的标签又开始在我眼前浮现了。因为担心会画不好,所以,我习惯了用AI里的几何图形去塑形。即使是人的脸和四肢、花瓣,都可以在AI里找到相应的技术去塑造,只是有时候它们可能看起来不那么真实。不过,既然是抽象意境的表达,那也没所谓。
扁平风直到开始学习在PS里扫纹理(见雪景这张),我知道我必须要克服“不会画”的心理障碍了。
在临摹RYO的雪景时,用笔画还是小事,只有那棵树是需要自己用笔画出来的(当时画树用的是鼠标),其余都是前期在AI里画好的。真正觉得复杂的是PS的相关操作。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PS,但凡有人跟我说她会PS,我都会眼睛发亮的膜拜一下。所以,尽管企鹅妈妈讲解得非常的清晰有条理,我还是有点迷糊。我在网上找了一些PS简单的基础教学学习,再回过头来重温了一遍课程视频,终于也就这么把雪景给扫出来了。
雪景,原作:RYO扫纹理学完之后,课程的重头戏直接就从AI跳到了PS。终于必须正视“不会画画”这个标签了。
说来也是奇妙。课程差不多过半了,我才开始真正的拿出手绘板和触控笔,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画画”。
第一次用触控笔画下的是“幸せに”的草图。用触控笔勾勒出大致的线条,再借助AI里的几何图形把作品完成。这幅画里除了人,其余都不是手绘的。而即使是人,也是借助了AI里可以运用锚点改变线条形态的特性完成的。不管怎样,所幸作品看起来还不错,也是点赞率非常高的一幅。
幸せに,原作:企鹅妈妈从企鹅和水粉花开始,AI就完全帮不上忙了,必须都在PS里手绘草图,然后用触控笔把颜色一层层的扫出来。
当我顺利把花和企鹅的外形画出来后,我开始觉得“不会画画”这个标签自动就不见了。我不太知道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只是边看视频边画,跟着视频把物体在画面里的空间结构大致定好型,然后一笔一笔的就那么画出来了。
在那个过程中,我的注意力早就不在担心会画不好上,而是被色彩的错综层叠吸引。我好奇色块怎么叠加才让花显得有层次感;好奇为什么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企鹅可以看起来是毛茸茸的。。。
水粉花和企鹅也许我们担心的往往是担心本身,而和引起担心的那件事并没有太大关系。这是那朵花和那只毛茸茸的企鹅告诉我的。
那只写实风的黄澄澄的橙子是整个课程里最让人抗拒的东西,它让我觉得那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开始画之前,我简直无法想象那看起来有深有浅的明暗,橙子皮的纹理和光泽是可以用我手中的触控笔画出来的。
我差不多花了一天的时间,慢慢体会怎么扫明暗,怎么让画面上的橙色看起来不是一坨坨,而是相融合的。
“不要关注形状,只要关注颜色”;“所见即所得”。我想,这大概是插画界的终极秘诀了。在挑战这只写实的橙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
写实风的橙子在解锁完“橙子”之后,画画不再是一件难事。“不会画画”的标签早就不知道逃去了哪里。我体会到的只是每一次画画带来的快乐。你永远不知道你在下笔的那一刻,会为自己制造出怎样的麻烦,却同时又能够带来怎样的惊喜。
平静的、耐心的、细致的、色彩的、美学的、自我表达的、跟自己在一起的、不断突破自己的、惊喜的,它们是组成每一个画面里的色彩本源。
课程还未结束,快乐仍在继续!
微信公众号:nikots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