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之路——新的征程(三)
我们通过“四笔钱”构建了资产组合,接下来只要把钱投进去,就行了吗?
不行,我们还需要进行事后管理——“再平衡”。再平衡是指当你的组合里各种资产的比例随着市场涨跌已经偏离了最初设定的时候,我们要通过操作把它恢复成一开始的比例。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开始你设置的投资组合中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是7:3,过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股市大涨,股票和债券就可能变成了8:2,这时的股债比就和你一开始设定的不一样了,所以就要再平衡,卖出股票,买入债券,重新把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变回7:3。
再平衡很简单对不对,但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哪?这是由于我们构建一个投资组合的目的是分散风险,降低波动,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是最高,所以涨得也最多,可能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后,你的投资组合中90%以上的资产都变成了股票,这样的话,你的投资组合就不再有分散风险,降低波动的功能了。这就像是在走钢丝时,一头越来越重,如果不调整平衡的话,你就很容易从钢丝上摔下去。
另外,再平衡也是一种逆势操作,能让我们获得超额的收益。再平衡的操作是卖出上涨的资产,买入下跌的资产。根据“均值回归”理论——资产的价格最终都会回归到平均水平。上涨较多的资产接下来的回报就会下降,而下跌较多的资产接下来的回报就很可能上升,其中就会产生超额收益。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多久进行一次再平衡比较好哪?这没有正确答案,选择一种自己习惯的就好。你可不要以为我这是胡说八道,先锋领航研究院(Vanguard Research)早就写过一系列研究报告,其中最简洁有用的一篇,名字就叫作《组合再平衡的最佳实践》(https://www.vanguard.com/pdf/ISGPORE.pdf)。 在这篇论文里,先锋领航通过对长时间的历史数据进行检验和回测,同时对未来可能的数据进行了预测与模拟,得出的核心结论就是从长期来看,没有哪种再平衡方案是最佳的,你选择一种自己习惯的就好,但是再平衡肯定是要比不再平衡好的。
有了这个说了等于没说的结论,我们该怎么办哪?我给你两个原则和三个方案参考。
两个原则:幅度和时间。
幅度,说的是一个资产,经过变化之后和你一开始分配的比例偏离的量有多大,比如一开始你设定的是50%股票50%债券,后来变成60%和40%了,那么偏离程度就是10%。偏离的幅度太大就会让投资组合失去原来的功能。
时间,说的是你大概多长时间、什么频率来维护一次自己的投资组合。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天天盯着市场再平衡,但也不能十年、二十年什么都不管。
三个方案:
王烁老师的方案:每年年底平衡一次,简单直接。
张潇雨老师的方案:每半年,如果偏离值到达了5%,就进行在平衡。同时考虑了幅度和时间。
我的方案:每三个月,如果偏离值到达了5%,就进行再平衡。由于我打算直接定投美国股市,如果每个月都转出资金定投的话,手续费会太高。所以,我打算每三个月交易一次,顺便进行再平衡。
相信再平衡的两个原则和三个方案能给你一些启发,设定出你自己的再平衡方案。记住怎么再平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按计划进行再平衡。
#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