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同他人的能力,有同理心,
现实场景:长代码,少、过时文档。没有网络协议和接口文档,做新功能,改Bug。你在改善系统,还是破坏?不要在没有全面理解他人思想情况,调整代码设计逻辑
步骤:
1)一个小时做沟通。比直接啃好
2)联系不到人,老实啃代码。识别出文档和代码不一致,记录
3)思考和评估做多了,一眼看出别人思路
同理心,也体现在需求分析上。
2、全局观的修炼:保持好奇心与韧性
架构之道是虚实结合
由 “基础平台(硬件架构 / 编程语言 /操作系统)”,到 “业务开发(桌面 / 服务端开发)”,再到 “业务治理(服务治理 / 技术支持 / 用户增长)”
全局观这件事情,对于心性上的修炼,比的是好奇心与韧性:
1)保持好奇心。看到新科技与新思想,先认同它,去体会它,理解它产生的需求背景与技术脉络,以此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2)不是所有的技术都值得深耕。想深入耕耘就能深入
瓶颈不在于工作内容,在于自己心性的修炼
3、迭代能力的修炼:学会否定自己
自我批判,码代码态度。通过迭代而升华。迭代后,自己写的也会错
每个新任务,都是重新审视架构机会
发现架构无法很方便地支持某个需求,味着架构缺陷,停下来思考以下问题:
1)潜的需求/ 如需求当初就提出,架构什么样更合理
2)早迭代,小步迭代,比大重构好,迭代成本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