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派古琴守望者_腾讯视频
关于古琴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位居四雅其首。
古琴艺术蕴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
第一把琴是自己做出来的
蔺学杰最早接触古琴是在大学时期。
蔺学杰的大学老师家中有一把琴,蔺学杰喜欢得不得了,每次去老师家中,都跟老师学着弹上一弹。
大学毕业以后,对古琴满腔热爱的蔺学杰被分配到了青岛工作。由于工资低,负担不起一把琴的费用,蔺学杰想到了自己动手做。
从小跟父亲学过木工的蔺学杰,有极强的动手能力。他自己搜集做琴的资料,找做琴的木材,然后一边摸索着制作方法,一边开始做。
一年以后,蔺学杰有了第一张属于自己的琴。
有了琴,蔺学杰开始照着书自学。那个时候,青岛还没有教琴的老师。过了几年以后,蔺学杰辗转联系到了青岛唯一的一位教古琴的老师——姜抗生老师。
蔺学杰跟姜老师学琴,一学就是十年。直到2016年,姜老师去世。
同时,蔺学杰还跟诸城派的庞雨珠老师、苏州裴金宝老师学习古琴弹奏、制作、修复、鉴定等。
//////////
和裴金宝老师学修琴
当代著名斫琴家裴金宝老师在古琴界无人不晓。40年来,裴金宝老师始终采用传统手法斫琴,并潜心钻研修复老琴。二十多年来,裴金宝老师遍修海内外老琴。难能可贵的是,他替人修琴几乎都是公益的。
老琴难得,能够存到现在的数量非常有限,就连故宫馆藏也不过40余张。然而,琴器虽然被传下来,古琴制作技艺的传承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岁月轮回又为古琴增添了一份厚重与神秘的彩色。
裴金宝老师所做的,就是让一张老琴尽可能音调如初,把属于老琴的记忆带去下一个百年。
名师手下必出高徒。多年以来,蔺学杰一共修复过十几张老琴。从个人的到博物馆的,跨越几个朝代。
蔺学杰说,他每修复一张老琴就像在和古人对话,每一张老琴都是他的老师。他十分珍惜每一场对话,因为古琴流传世代,琴人所能左右的,不过片刻须臾。
//////////
什么样的琴才算是一张好琴?
在宋代的《琴史》中说到了四个标准,良质、善斫、妙指、正心。
所谓良质,就是这张琴所用的各种材料都是优良的。良质,是做一把好琴的基础。
蔺学杰做琴,一般用200年前的老杉木。因为做琴的木材会受湿度影响胀缩,老木材历尽时代沧桑,会有更强的韧性,做出琴来更加稳定。
2007年,青岛火车站附近一片欧式建筑拆迁,蔺学杰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赶去了。
凌乱的街道上,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陈年旧物的味道,很多人避之不及,但是蔺学杰闻到这个气味,立刻兴奋起来。因为制作一把好琴所需要的,就是这种老木材。蔺学杰挥着大汗挑了一卡车。
这批材料在后来制琴的过程中也验证了,是难得的“良质”。用它们制作出来的古琴,声音清凉响亮,余韵悠长。
而对于被蔺学杰选回来的这批木材,它们有了更好的归宿——它们将以更好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变成一张琴,变成琴人心爱之物,一直被弹奏。也许500年以后、1000年以后,日往月来,时移世易,它们依然在这个世界上讲述着世事无常。
蔺学杰说:琴的寿命比我要长。我作为一个斫琴师,是生命的过客,琴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
蔺学杰和崂山派古琴
崂山派古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末年。
明朝灭亡后,许多亡明遗臣来到了崂山避难隐居。一时间,这里成了一个亡明官宦文人隐居的 “世外桃源”,当时有 “七十二君子”之说。来崂山隐居的官宦文人中,有多位古琴家。如精于琴艺的张允抡、号称“隐琴先生”的孙笃先等。他们依托书院授徒为生,教授了很多学生。
还有两位更不一般,他们就是蔺婉玉和养艳姬。她们原是明宫廷乐师,精通音律琴艺,能演奏笙、管、古琴等乐器。她们来到崂山后,出家百福庵,把古琴乐曲教给崂山道士和民间艺人。
在多位乐师、琴家的传播弘扬下,崂山地区的古琴艺术迅速繁盛起来。
也是因为生活在青岛,蔺学杰与崂山派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2016年,蔺学杰与众多爱好崂山派古琴的琴友们共同组建了崂山派古琴研究会,重点研究崂山地区的琴谱和曲目。
让更多的人知道崂山派古琴、能够听到崂山派古琴的乐曲,是蔺学杰曾经做过、正在做着,也是他一辈子将要做下去的事。
【听云说】
遇见更美的自己
更多精彩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ymttys
文艺|美学|纪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