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今年是中国21世纪以来最奇葩的一年,我想应该没人会不同意吧?
以往某些年份,房价高涨股价会跌,消费紧缩银行存款会增加。
今年是怎样的一年呢?
国家政府宣布,房不能炒,房价在趋于平稳,股市跌得稀巴烂。人民消费并没有完成升级,然银行存款却大幅下降。
特别是集中在6月份以来的P2P平台爆雷,更是导致数百亿资金人间蒸发,牵动无数老百姓泣血的心。
那么P2P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到底能不能继续投资,怎样投资才能避开天雷滚滚呢?
下面怀宁就个人观点来说道说道,希望大家看完了都能get到避雷针。
P2P在百科上的解释是下面这样
大家看了觉得太绕,就听怀宁来说人话吧。
简单来说P2P是一种民间借贷,用来帮助在银行借不到钱的一些企业或个人,P2P平台的作用就相当于一家民办银行,把从老百姓这里募集到的资金借给这些企业或个人。
当然因为这些企业或个人在银行贷不到钱,说明他们资质不够好,所以平台要收取他们更高的利息,还给老百姓的利息也相对较高。
说白了P2P这个模式,作为银行业的一个补充,以帮助那些在银行贷不到钱的人,其存在是有合理性的,如果能够良性发展下去,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以它的鼻祖,诺贝尔2006年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博士在1983年创建的格莱珉银行为参照,它在中国起码还能再发展35年。
可惜作为银行业的补充,却没有央行妈妈的保护,这些民间公司根本挨不过银行业的大怪兽--挤兑。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起因,一大部分就是源于当时美国银行业的挤兑。

举个栗子:有的人在不靠谱的机构投资,结果这机构跑路了,投资人的钱血本无归,原本在好的机构投资的人听到消息,也被吓得寝食难安,害怕自己多年积蓄付诸东流,干脆也把钱取出来,坏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取款的人越来越多,好机构终有一天不堪重负倒闭了。
现在P2P行业就处在这样一个挤兑期,越多P2P倒闭,越多的人会去赎回自己的钱,这样发展下去,那些好好经营的机构也会被挤兑毁掉。
怎样才能改善这个行业局面呢?就像银行有央妈兜底一样,P2P行业也需要共同努力,树立抱团意识,结合各家机构形成联盟,每个机构提交一定的准备金给联盟,如果有挤兑发生,就由联盟出面解决问题,那么这个行业的风险就大大的降低了。
那么在当前国内这么混乱挤兑的局面下,我们到底还要不要投资P2P平台呢?我的建议的继续投,但一定要非常要谨慎,严密调查,安全第一。
人没必要非要跟趋势作斗争,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个行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发展前景在国家监管更加规范后,现在混乱中既是他们平台的危机,也是我们普通投资人的机遇。

怎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每次洗牌,必然淘汰掉一大批滥竽充数的坏企业,那么有幸存活下来的企业就一定是有其实力的。 转换一家投资公司的时间成本和研究成本还是很高的,找到好的不要放过。
除了一些定量信息:
成立时间5-7年以上,注册资本(实缴)5000万以上,自经营以来兑付0逾期。
还需要一些定性分析:
在工商局网站查询公司背景,登录全国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查看登记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股权处置登记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经营异常信息、严重违法信息和抽查检查信息。
登录ICP备案查询网,输入官网底下的ICP备案号,查询备案主体信息。
对平台产品、借款人信息披露情况、平台规则和活动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平台是信用贷款还是抵押贷款要了解清楚,抵押贷款较信用贷款更可靠。
关于借款人信息披露要详细查看,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除了以上这些必须的信息要了解清楚之外,个人有一些小的投资经验也要分享给大家。
关于银行存管这种小把戏,绝大部分机构是都做到了的,不要看到平台跟银行签约了存管协议,也确实做到资金不过手,就以为平台绝对靠谱。
另外较真的人我最欣赏,在现在局面混乱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投资外地平台,尽量选择本地平台投资,可以方便你就近当场了解企业。
可以像我一样休息时间做一些调查,去本市的金融一条街各大写字楼逛逛,看到门庭若市多人挤兑的公司直接掉头走人,而那些正常经营,稳定有序的公司,你可以进去多看看多了解,能要到手的证件资料全部亲自过目,在现在这个特殊阶段,越小心越好,而那些能把公司老底掏出来给投资人看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