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智慧父母陪伴系列02】如何科学的看待“三岁看大,七岁看老”20

【智慧父母陪伴系列02】如何科学的看待“三岁看大,七岁看老”20

作者: 写自己故事的左丽 | 来源:发表于2022-04-23 06:35 被阅读0次
   上次和大家用一张U型图大概的分享了一下人的一生的发展图景。意味着我们都要做一个纵揽全局的人。本来我们上岗前都没考个父母合格证,趁我们还年轻,还有精力学习,赶紧边实践边成长啊。
   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些作为父母的,是具有相当大的挑战的。当然,做父母从古至今都充满挑战,但如今尤甚。我们现在被各种教育理念、育儿书籍、课程、早教机构……充斥着,已经让大家看花了眼,非但没有缓解焦虑,而是更加无所适从。   
   还有一个极端是,面对现在巨大的经济压力,很多父母已经无暇顾及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忙碌着赚钱做生意,直到孩子长大问题越来越多时才到处寻求帮助。可那时会更加困难。
    我们经常从老人口中听到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说看一个三岁的孩子就能看出他长大后的样子,看一个七岁的孩子,甚至这个孩子到老啥样都能看清。虽然字面有些夸张,但是如果真正去观察一个孩子的话,你的确真的可以看出来的啊。
   从今天开始,我会把人的一生按照七年一个阶段,每次分享一个阶段也就是7年,从教育、养育方面科学的角度科学的进行分析。
   我们先从孩子出生时说起,孩子刚出生,尤其做母亲的,是否在心里上立刻就接受他呈现在我们面前呢?我在大儿刚出生的时候,在月子里有时看着孩子还不太相信他就在眼前,感觉还是在肚子里一样,和我是一体的。其实孩子从怀胎十月,就和母亲的喜怒哀乐融为一体,所以对于怀十月乃至三岁前,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是和我们是一体的,他充分吸收我们的情绪。

比方说一个婴儿从这个生命的通道里出来,从生命里出通道出来的时候,在这个生命通道里之间长还是短有的,他非常的运气好,他不会有那么漫长痛苦的记忆,和垂死的记忆就不会那么深刻。可能这个孩子将来就是在生命的历程中,他可能对于恐惧的感受以及对于环境元素用恐惧去解码的这种几率就比较少。有的人会焦虑,怀孕期间心情不好怎么办?孩子是剖腹产怎么办?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其实我们要明白是,它会影响生命的过程,而不是决定。孩子是发展体,他们是会改变的,只要我们给孩子足够好的适合孩子的发展环境,孩子会变成更好的自己。我们看到是不是出生很顺利的人一定是一个外向的,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呢?这还不一定,因为他有各种元素所决定,比方说遗传的因素,先天的气质类型,假如说有其他的生命转入到这个物质身体中还带有其他事物,我们一定要明白人是一个很复杂的组合体,对生命一定要心存敬畏。
我通常建议年轻的妈妈们,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要保证两点,一是孩子三岁前妈妈能够全身心的陪伴和养育,尽量不要委托给保姆或者老人独自带;第二就是孩子要在三岁的时候再送幼儿园,不要过早的送到早教、或者托班。这个阶段,他与父母的关系就是非常紧密的——这一生中特别的三年,没有第二次了。父母带着安定的心,和他在一起就很好,对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也很有帮助。当他到了3岁,自我开始觉醒,能够区分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这时再去分离并独自待在一个地方很长时间,挑战就会小的多。因此,幼儿园里接受的通常是3-7岁的孩子。
教育和我们做人一样,作为一个人,我们有一个大的原则就是人格,有一个道德的标准在,其他方面实际上都是灵活的,都是需要走心的去生活感受适合自己的孩子。教育也如此,当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去观察孩子,孩子是什么样的一个习惯,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子处事风格,然后全心全意地跟孩子在一起,我去感受自己的孩子,然后我根据孩子的习惯来给孩子投放工作材料和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要明白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教育有的是一颗爱孩子尊重信任孩子的心,我们把自己的这颗心安住了,能够用心的体会自己,用心的体会孩子,通过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积累加上自己育儿经验遇到问题方法自然就有。
一个人的感受力必须强大,如果作为教师学再多的理论知识,你的觉察不到孩子的痛苦与情绪,感受不到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快乐。你就不能正确的帮助孩子,抓不到教机,从而学到的知识没办法用到生活中去。
在人智学理论中还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史料中都体现到:人每七年是一个阶段,因为无论人的内在的精神还是物质身体每7年基本重新就换了一个人,因为我们的所有的细胞代谢每7年就全部彻底的重新换一轮,所以应该说我们每7年就完全的换了一个新的人,在这个缓慢的变化中,我们没有觉得自己的变化,实际上七年前与七年后人是完全不同的。人随着时间七年之后可能就完全变一个样子,七年就是一个阶段,如果我们七年不见一个人,再见可能你会发现这个人变了,所谓的看到长相老不老,人精神不精神,身体健不健康,身体是七年一个变化。7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孩子的0-7岁,这个七年是至关重要、不可逆的。
当内在感到安全,生命力量受到了保护,孩子的生活没有受到外界的过多干扰——内在强壮了,意志力也会随着孩子成长逐渐强壮。0~7岁这一段时间是生命建立信任和安全的阶段,对于我们生命的发展内涵来说,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发展大脑的工作能力、心智结构的发展,以及我们所要建构起来的对社会性方面复杂的认知,都没有在这一段时间建构起安全和信任更加重要。因为有了安全和信任,我们才有对自己才的信心,对这个世界的信心才能更好的发展。安全感和信任像一个承载着我们生命的船一样。船上可能会装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可能会装的很满,也可能会装的很浅,但是船是必须有的,如果没有船就不能把我们生命和灵魂的货物运送彼岸,所以说这个船是很重要的,我们最先打造的船就是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我们要把爱、信任、尊重,渗透在每一个的细节当中,爱能给孩子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一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启航内涵。当一个孩子有了安全之后,觉得自己在这个环境当中是安全的,那么他就愿意去发展,就愿意去探索,如果说这个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话,他会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去寻求安全感上面,安全感足了他就会对自己有信心,他就会有信任感,而信任感就支持着孩子未来进入广阔的世界。
这时的孩子就像一颗小种子,我们纵使知道外面世界的丰富,也不能硬生生把它拔出来,让他早日见到阳光,把一切都塞给他。而是要让它把根扎的深深的,等待内部力量孕育强壮。温柔的呵护他,耐心地等他发芽。孩子是真实的,他们要在真实的环境中生活。真实的天空,真实的大地。真实的味道。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媒体无处不在。孩子父母们总是会收到老师的建议:不要带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手机,多带他去自然中走一走。去触摸、去看、去闻、去感受,体会这个真实的世界所带来的真正的感觉。他的初级感官发展的健康,今后才能顺利发展高级感官。并非排斥和拒绝科技,而是这是时间段并不需要着急让他们学习使用,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关于这部分国外有许多书籍和研究进行探讨,但在国内很少被关注,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大家可以去搜搜看。
大部分孩子的玩具都已经过量了。而且其中塑料和成形玩具为主,孩子很难发挥创造性的玩法,也很容易厌烦想要买新的。我们往往会选择木头、棉线、羊毛、石头、种子……绝对不会使用塑料玩具,因为那是没有生命的。而木头,虽然被锯下来,但有生命成长的痕迹,孩子们也能够联想到它来自哪里,从一段木头,联想到一棵树。从中能够建立真实、正确的感官印象和联系,与这个世界真正的相遇。
通常有许多的户外活动,几乎每天都在大自然中。当然,自然之中有神奇丰富的世界,但也隐含着不可测和危险。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也是成长必经之路。这给老师们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但我们知道这非常重要,在必要的保护下,也鼓励大孩子去探索。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提醒危险,但他并没有真的感受到危险,那么他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危险,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成长路上总是难免磕碰,就像生活中也会碰壁一样,克服了困难的孩子内心也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强大。这一切也都是在老师的保护和视野中发生,在不会有重大伤害的前提下,支持孩子自由玩耍和探索。而能够接受孩子在探索和自由玩耍中可能发生受伤的情况,这也是入园前必须要达成一致的重要条件。
四、教育孩子: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作为成人,我们绝不是要求孩子的一方,而更应是模范的一方。要求孩子做的事,成人自己也要做到。当我们真诚地和对方打招呼时,充满享受,而不是为了给孩子看、教育他,孩子就会感受、吸收到。随着他长大,他也会这么做。
在孩子身边,更重要的是成人是如何做事的——而不是说教。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你是否表里如一,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孩子都知道,也都吸收了。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许多妈妈们最容易忽视的。那就是保持自己的空间和与伴侣时间。这是妈妈的时刻,不需要考虑孩子,不需要总是照顾他人。也要好好照顾自己,闲下来,或是做些自己喜欢享受的事情。就像呼吸了新鲜空气一样,你会发现就像在风中舒展的树叶,焦虑没有那么多了,孩子也好带了。你的心得到放松了。
孩子,来自于父母,也独立于父母。所有孩子最终都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是父母最难的一课。用爱束缚和绑架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这是他们和孩子人生的共同课题。而进入幼儿园,是他们人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开始。
祝福所有的孩子们,愿他们有爱、有食物、能够被温柔的对待。

相关文章

  • 【智慧父母陪伴系列02】如何科学的看待“三岁看大,七岁看老”20

    比方说一个婴儿从这个生命的通道里出来,从生命里出通道出来的时候,在这个生命通道里之间长还是短有的,他非常的运气好,...

  • 父母的语言

    【读书】《父母的语言》你听过那句话吗?“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本书用西方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解释了“三岁看大”...

  • 《羽德命硬的故事》

    《羽德金句系列》二 羽德的金句:一岁看大,三岁看老。 金句释读: 过去人们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看到一个三岁...

  • 【智慧父母课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家庭对我们的生命有着根本的控制性,很多人倾其一生都在力图“证明”,只为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让父母对自己感到骄傲,...

  • 赵平安嵩县焦点地面班一期坚持分享第60天20181007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之前自由观察他的天性,三岁到七岁这...

  • 2019-06-01

    《0-2岁宝宝想表达什么?》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看大是说孩子长到三岁,性格就基本定型了,父母跟孩子的亲...

  • 《0-2岁宝宝想表达什么?》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看大是说孩子长到三岁,性格就基本定型了,父母跟孩子的亲子关系也基本定型了。这句话的潜...

  •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840)

    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怎么看? 首先,有一定道理,这是科学证明的。三岁之前,大脑神经元数量基本固定,七岁之前,...

  • 夸夸其谈

    俗话说三岁看老,看谁? 看孩子 ! 恭喜你,基本跑偏了。应该看父母。 从出生到三岁...

  • 想要钱,人民币¥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知这话科学与否,但老人们却总如此说道。 对于三岁时的自己早已没了印象,不然总能隐约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慧父母陪伴系列02】如何科学的看待“三岁看大,七岁看老”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kh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