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文章17

作者: 多情雨 | 来源:发表于2018-10-26 12:54 被阅读4次

雨夜书香

梧桐秋雨 2018-09-25 10:52:05

秋夏之交的小镇之夜,已褪去了白天的闷热,卷起窗帘一角,丝丝凉爽令人舒适。我倚在窗口,贪婪地享受这份清凉。雨从黄昏开始下,时而噼噼啪啪,时而滴滴答答,酣畅淋漓,雨韵神奇,时轻时重,时急时缓,似有无限的蕴意。

凉凉的雨夜,正好读书。听着雨声,读着余秋雨的借我一生,到那心悦处便一字一句地吟诵,到那哲理处便反复品味,到那感人处便细细咀嚼,任骤雨叩窗,任夜风缠绵。

无边的思绪穿梭在时空中,往来于书中那艰辛的岁月里。心,也在浓郁的书香中荡漾着涟漪。

说实在的,已很久没有如此认真地读一本书了,这几天重读于秋雨借我一生,文中精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厚重的情感,通俗的比喻,……都叫人回味无穷,令我震撼的依然是作者的苦读生涯——

文革期间,他在盛钟健老师等的帮助下,寄居在奉化大桥镇的半山老楼,在那座“蒙尘日久,处处巧败”,以蒋介石名字命名的“中正图书馆”里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孤居苦读,那处被世人所遗忘的半山书屋成为了他的精神粮食。彼时,那里没有地方吃饭,山下有个简陋的食堂,但一上一下要走很长时间,因此只能几顿合成一顿,基本处于饥饿状态;本有一说“饮水以充饥”,但那里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煮水。唯一的好处就是“有书可读”,他一头钻进书堆去,不分白昼黑夜,遨游在上万册的书海中。

一九七八年,三十三岁的余秋雨决然辞去全国艺术理论研究会秘书长之职,离开热闹、离开功利,在那间斜顶朝北的十三平方米的小屋开始他人生的又一场孤居苦读生涯。在这个狭小的屋子里,他“一句接一句,一篇接一篇,一位大师接着一位大师,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地读,“我终于把世界历史上出现 过重要思想文化的十四个国家的相关资料读完了。”毋庸置疑,他是博览群书的,1983年出版的68万字的戏剧理论史稿便是他厚积的结晶。

他一直在读书,终成学者;成为学者后,他依然在读书。

书香浸润了他的人生,书香也温润了我的雨夜。

雨依然下着,人的一生中不知道会遇到多少个这样的雨夜?但弥漫着如此书香的雨夜却唯有今宵,此时,雨声沙沙,夜风柔柔,书香缕缕,如此醉美的雨夜,为岁月点起了别样的明灯,伴着你我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翩翩少年走到迟迟暮年。

有雨的夜有韵味,有书的夜有诗意。翻开书来,生命则多了诗意与韵味。向漫长岁月借个朝夕片刻,与经典为伴,享受静好时光。

把书合上,拉开窗玻璃,外面的雨已经小了,窗台下的茉莉又抬起头来,清新的空气中似有它的一缕的清芬,钻进了窗口,拂过了书页,萦绕在书桌之上。

雨夜,书香,花香。

心,旷也;神,怡也。

相关文章

  • 喜欢的文章17

    雨夜书香 梧桐秋雨 2018-09-25 10:52:05 秋夏之交的小镇之夜,已褪去了白天的闷热,卷起窗帘一角,...

  • 喜欢的文章135(雪17)

    雪舞时节 谈妙祺 2014-11-28 14:15:50 潇瑟的冬天。透明的空气里加了些阴霾,如雾般的渺渺轻云,在...

  • 我们究竟要写什么样的文字 -简书写作一个半月总结

    在简书坚持写作一个半月,公开发表文章17篇,码字22750个,收获172个喜欢,32个粉丝。17篇文章中,阅读量过...

  • 任何经历都有第一次。

    在简书第一次发表文章。 我叫刘丹丹。17岁。 17岁我喜欢看书。 喜欢比较文艺的故事,悲伤的故事也看得下去。只是看...

  • 2022-09-23

    来简书的六个年头。 记录: 相比2021年之前的17篇文章80个喜欢,2022年新增了33篇文章获得了11个喜欢?...

  • 喜欢的文章

    普朗克的成就,并不亚于爱因斯坦,他是1918年的诺贝物理奖获得者。 普朗克获奖以后,他每天奔波于各个学府及社交场合...

  • 喜欢的文章

    爱尔兰歌谣 动用时间去工作——这是成功的代价; 费点时间去思考——这是力量的源泉; 花点时间...

  • 喜欢的文章

    01 02

  • 喜欢的文章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正文 前阵子,喜茶风靡全国的时候,有一次,我经过一家商场,看到一家新...

  • 喜欢的文章

    文/林清玄 经过编织美梦的少年时代,我逐渐知悉了:生命并没有结局,每一个结局,只是一个新过程的开始罢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喜欢的文章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mk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