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分配在龙镇农场第四分场第十一连队。当时的农场也是军事化,生产队被称为连队,生产班组称为排、班。404信箱,北大岗就是我们的通讯地址。名曰“北大岗”实际上就是龙镇农场最北面24里地的一个高岗子生产队。龙镇农场方圆近百里地,原来是劳改农场,所以信箱用数字表示。
北大岗一下子来了二百多号人,可真是热闹非凡。主人的热情款待,四两一个的大馒头,在我们这些城里人眼里还是第一次见到。猪肉炖粉条、洋葱炒蛋、豆腐烧肉……。给送我们来的领导和部分家长很大的安慰。新的生活开始了。
我从小是在部队的管房里长大的。家庭的环境和生活的条件是一般家庭所不能比的。父母的启蒙,老师的教导,社会环境的影响。雷锋、邢燕子、焦裕禄的榜样,使我对农村这个“天地”并不感到生疏。曾有过这个理想,而今却真的变成了现实。
这里的一切虽说比我想象的要差得远,但别人能生活,我又有什么呢。高高的大草房、直桶桶的大屋子、南北两面大炕可以睡六十多人。这里原来是犯人住过的“监舍”,房子周围高高的土墙布满了荒草,虽说没有电网,但看起来也蛮“吓人”的,随着岁月的流失,它将不复存在。
为了我们的到来,每个房子内部都刷了墙,炕上还冒着潮气,显然也是为了我们而赶砌的,屋内的阴湿、霉气叫人不敢呼吸。
我走出屋子,心里虽说有说不出来的味道,但我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那么的高兴,欢笑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中的忧虑。“嘿!篮球场倒是不错嘛!”排长的一句话叫我一眼望去:院子的南端有个篮球场地。两根圆木支着两块篮球板,真是个典型的农村篮球架,说真得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过这么简单的篮球架。跑过去一看场地倒是蛮平整的,是用黄土和沙子压过的,总体看起来还算“正规”。
我一米八十的大个子,在学校就爱打篮球,而且我们在市里这几个“红代会”篮球队员大多数都来这儿了。篮球是现成的,网袋里取出来就可以了。几个“球皮子”开始了他们三对三的“斗牛”。顿时场边就围上来好多人,有的想玩,有的看热闹,陌生的面孔也有许多。进球的时候喝彩声不断,小声议论的也不少。玩在劲头上,玩得很开心,玩得满头大汗,玩得忘记了一切。一声哨子响,把我们集合在“礼堂”。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