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摄于新疆 )
你的人生能否破局,取决于你的思维能否破局;
你的思维能否破局,取决于你“思维工具箱”里的工具够不够多。
最近读了本书《思维破局》,深受启发,于是写了篇3000字的读后感。
为你精选书中的三个思维破局小妙招,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这本书的作者马华兴是一位职业生涯咨询师。我也有做一对一咨询服务,跟他算半个同行。咨询师这个行业,最容易接触各种人的各种困惑、痛苦,虽然每个人情况并不相同,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被自己的已有思维困住,自己走不出来。
绝大多数时候,咨询师并不会帮你解决问题,而是启发你从原有思维中跳出来,转换思路看问题。往往你自己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难题迎刃而解。
所以我一直认为,路没走通是因为你还没想通。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改变。要想改变,就要从原初思维入手。
书中有三个思维工具,我非常喜欢,也是我自己经常用的,介绍给大家。
逆向思维
大家都听说过逆向思维这个词,也知道它的意思是“反过来思考”。但是逆向思维的强大之处,你不一定体会很深刻。
实际上,逆向思维的真正含义是:你不喜欢的一件事已经发生,假定已存在的事物必有其合理之处,那么,你认为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或者说,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书中有一个特别精彩的案例。
有一位精英妈妈,自己特别拼,也想把女儿培养成能拼能打的未来精英。她女儿钢琴弹得特别好,8岁就开始参加各种比赛。
有一次比赛,赛前女儿练了很久,母女俩都信心满满。没想到上台后,女儿起手第一个音就弹错了。
妈妈当时就愣了。在场所有观众也愣了。
女儿定定神,重新弹,又错了。第三次,还是错了。直到第四次,才终于弹对,慢慢适应节奏,直到整支曲子快结束,才进入状态。
整个过程中,妈妈非常羞愧,不知道自己怎么挨过去的。开车回家路上,妈妈终于忍不住发飙:“你怎么搞的?!我对你非常失望!”
女儿抿着嘴一言不发,任由妈妈唠叨。车开到一半,开车的爸爸突然把车停在路边,转过身去,用坚决的口气对妈妈说:“你别说了。”
接着他转向女儿:“闺女,你知道吗?今天爸爸特别为你自豪。很多人参加这么大的比赛,如果第一个音弹错了,他们就不会再弹下去,而是直接放弃。因为反正拿不到奖了,自己又不在状态,就算了。可是你,竟然愿意尝试四次,坚持弹完,换成是我,绝对做不到。”
女儿“哇”的一声,放声大哭。
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错了,赶紧向女儿道歉。
(△图摄于新疆 )
在这个故事中,包含了四层逆向思维,你发现了吗?
第一层,女儿表演失败,但她迅速接受了失败的现实,调整自己,也让自己的韧性得以呈现。
第二层,父亲看到女儿表演失败,但他接受了这个事实,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
第三层可能不太容易想到。你怎么看待故事中母亲的角色?是否会觉得她太苛刻,是孩子童年的阴影?
但反过来想,如果女儿从练习到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母亲的存在,只有父亲的鼓励,会怎么样?
女儿可能根本练不好钢琴,登不上舞台。当然也就没有机会,在逆境下展现自己坚韧不拔的一面。
母亲的存在非常有价值,她跟父亲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如果没有母亲的严格,父亲的鼓励能量也会弱很多。
第四层,就是站在全局视角,看到在“孩子成才”这项任务中,父亲、母亲、孩子的共同努力。
孩子代表执行者,面对困难,需要坚持下去;母亲代表评价者,评价执行者的行为,及时纠偏;父亲代表鼓励者,在执行者遇到困难时,提供精神支持。
在一个团队中,三种角色都不可或缺。作为个人,你心里同时住着三个小人。它们轮番上阵,有时执行者是主力,有时评价者是主力,评估执行效果,有时鼓励者要来主导,从负面状况中发现正面的部分,给另两个小人鼓励。
执行者、评价者、鼓励者,我们的思维就在三种角色间不断转换,帮助你正确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
(△图摄于新疆 )
be-do-have
be,我是什么;do,我要做什么;have,我有什么。
很多人的思维顺序是“have-do-be”。先看看我有什么,用这些能做什么,然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我就辞职去环游世界,做个旅行达人,天天在朋友圈发美图。
但这种思维的问题是,如果你现在没有呢?如果你没有这么多钱呢?
那就洗洗睡吧,明天醒了该搬砖搬砖。
对于只是想想而已的人,正好给自己的完不成找到完美借口,我现在没这么多钱,不能怪我呀。
但对那些确实很想当旅行达人的人来说,这会成为一直困扰他们的痛苦。我很想,但我现在没有资源,干不了,怎么办?
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把have、do、be三个单词的顺序换下位置就可以。
改成be-do-have。
先假设自己已经是,然后看看我该做什么,然后就去做这些事,最后真的拥有了梦想的能力。
(△图摄于新疆 )
很久以前看过一位旅行达人的游记,他想环游世界,但身上没多少钱,但他突发奇想,谁说没钱就不能环游世界了?
他决定边打工边旅行,查了很多资料、攻略,规划路线,确定每到一个地方在哪打工、住在哪里、怎么吃饭、下一站路费怎么解决,并一一打电话联系对方。一番计算后,他发现自己带80美元就够了。
于是,一切准备妥当后,他装上80美元出发了。历时三年,游遍80多个国家。有时,他在酒吧表演一晚,换取一顿晚餐和在酒吧老板家一夜住宿;有时,他在便利店打几天零工,再出去玩。
这里不是鼓励大家都去穷游,而是说,转换思维后,原本最大的障碍“没钱”,就不再是你的限制。
我这些年的学习经历,也一直用到be-do-have思维。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就去学习用印象笔记管理日程;演讲发音被笑话,就去学习声音训练,苦练一年;甚至我跟婆婆原本水火不容,但我需要她来帮我照看小孩,于是花几年时间,研究怎么与她相处。
每次遇到问题,我不会让自己困在当下的资源和能力限制里,而是把解决问题设定为必须达成的目标,再想办法去搞定,资源不够就去找,能力不够就去学。
这些经历给我的回馈,远远不止当时解决问题。
我用印象笔记管理日程、管理知识,已经开成“超级笔记术”线上训练营,连开四期;演讲课也即将上线。我跟婆婆现在已经亲如母女,她成为站在我背后的强大女人,让我有精力尽情发展事业。
(△图摄于新疆 )
我跟婆婆的故事,很多小伙伴都很好奇。我婆婆是农村家庭全职主妇,我出身重男轻女的潮汕家庭,现在却自己创业,是家里挣钱顶梁柱。这样的两个人,三观完全不一致,怎么调和?我婆婆曾经极力反对老公娶我,后来嫁过去,也看我很不顺眼,指着鼻子把我骂到抬不起头。后来我又是怎么“收服”她,让她心甘情愿当我的绿叶呢?我会写一篇文章,专门讲讲我们的故事。请大家期待吧。
灰度思维
有时候,你会陷入“非黑即白”思维,在两个对立的观念中,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
我有个闺蜜,无法拒绝别人来借钱,她认为别人借钱是把她当朋友,如果她拒绝,就伤了两人的情分。但她自己也不是大富大贵,有时借钱出去,自己就捉襟见肘,非常头疼。
在她的意识里,“不借钱就伤感情”和“借钱就不伤感情”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观念。
我问她,你是【绝对】什么人来问你借钱,你都会借吗?有没有连你都不会借给TA的人?
她想了想,说,如果这个人跟我八竿子打不着,或者屡借不还,我可能就不会借了。
说到这,她好像意识到什么,不好意思地笑了。
没错,我就是启发她把“非黑即白”思维,转变为“灰度”思维。
当把“不借钱就伤感情”和“借钱就不伤感情”变成两极,中间连上一条线,标上分值时,我闺蜜的分值大概是4分,还达不到5分。
一旦她意识到,在这条线上,除了两极,还有那么多点可以选,思维模式就已经变化。以后她就会有意识挑选一下,什么人可以借钱,什么人不必借钱?
跳出黑与白的限制,你会发现中间还有很多种灰色可以选。
逆向思维、be-do-have、灰度思维,这三个很有用的思维工具,希望你放进人生工具箱,让它们助力你,笑对一切困局。
(△图摄于新疆 )
今日互动:思维转变曾经给你带来什么改变?欢迎来留言区,分享你的思维破局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