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前同事吃饭,又一次被洗三观。在三年前,曾经收到一个机会,是去法医部分做公司的销售。
作为一个极度厌恶酒精的人,讨厌那种与公安部门醉生梦死的工作,实在为自己不齿。
结果,昨天和前同事吃饭,得知此职位一年收入,大约有200万一年。虽然大部分是灰色收入,但是至少又一次感觉到认知的差距。
才是三年之差,同事己经开始创业,半年流水7000万。
最讽刺的是,上月去上海实验室进行乙醇脱氢酶的测试,从发现与酒精代谢相关的基因,自己其实并不弱。
我当时判断自己的不适合做销售的原因是--自己不爱渴酒,但其实耐受性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你的转化成甲醇的时间足够代谢快,就不会有隐形伤害。
只是因为这个表层认知,加上天生对销售的偏见,自己就放弃了这个转型的机会。
而一直留在自己的在技术上有认知积累的舒适区。
我深知假设过去,没有任何作用,就算复制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也不可能与同事获得绝对相同的成绩。
但是,针对这一个CASE,在反面提醒我,自己认识存在重大的盲区。
对于事物的真正结构与模式缺乏掌握。
如果三年前我有现在的认知能力,就算不清楚背后的收入,
我也会毫不犹豫,转型到销售。
过去的东西,无法再重来,我其实并不是感叹与悔恨,而是再一次感受到不同职位之间在可量化性,风险程度,商业模式不同下所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平等是多么大!这些模式的差距,无法通过努力与投入时间来弥补,尤其在中国国内的环境当中。
诚如技术,特别是细分行业的技术,专家或许会有较深的护城河。
但是反过来又限制了你,当你有一天想离开原来的技术平台之时,过去的经验可能无法轻易带走。
但是,对于销售的话,所有的成绩都可以逐年量化,而且积累的人脉可以轻易迁移。今天所种下的所有种子,在未来都可以有收获的机会。
因为,人脉的可重复利用,而且信任度的逐渐增强,都是一笔可以复利的财富。
而身处销售当中,可以提高自己对公司战略执行分解套路的认知,
企业当中,对于更多无法量化的核心价值--如无形资产、商业模式、五力模型的分析。
也只有落实到销售与市场层面,才能培养出跨行业通用的敏感度。
从大三到现在,在医疗仪器与生命科学仪器的售后与技术己经浸淫了近10年了。
热情己经不再,对于未来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将这些自己独特的内隐知识转化到销售和市场上,去做得不一样的东西,联结更好的人脉。
最难得者是机会,耐心一点。
希望在MBA毕业前,能至少积累三年左右的销售或者市场的经验,
在三年后,有一翻新的建树。
网友评论